|
(来源:网络) |
中評社北京12月11日電/2016年11月26日,北京,故宮老城墻首次啟動“考古式”系統維修,借以煥發新的青春。此外,歷經10年論證,故宮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同期啟動。
2002年,故宮啟動“百年大修”規劃,計劃持續到2020年。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2014年至2015年間,這一修繕工程卻中止了一年多的時間。12月6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舉辦的“近現代建築遺產與當代城市更新發展”的高峰論壇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了當初叫停修繕工程的原委。
故宮“百年大修”工程是對古建築進行整體的保護修繕,在國家投入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很多建築都獲得了健康穩定的狀態。
太和殿屋頂剛修好又要複修
故宮南側的武英殿是第一個工程,之前作為國家文物局文物交流中心的工作用房,修繕後作為書畫館對公眾開放;東部最大的宮殿慈寧宮,曾經也為國家文物局使用,修繕後成為雕塑館。大修工程還解決了歷史上的一些遺憾,比如1933年6月,紫禁城曾著了一把大火,內務府稱是由於電線進入宮殿引發了火災,更多人卻相信是太監偷東西後,縱火把這個區域燒了。修繕團隊將這塊荒涼了90年的土地恢復了原狀,成為故宮學院教學的地方。
工程似乎在井然有序地進行,2014年5月的一天,在故宮巡查的單霽翔突然發現剛剛修好的太和殿外圍又搭起了腳手架。爬上去看了以後才發現,原本的灰漿在幹掉以後需要被清理,工人們把瓦縫間的灰漿,裝了幾十麻袋往下運。單霽翔感到很奇怪,過去的建築320年都沒有出問題,為什麼剛修好的屋頂,又要複修?
複修背後的無奈
工程師很無奈,說今天修復古建築的社會環境和過去很不一樣,大致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是要招投標,中標的單位沒有隊伍,中標之後才開始找包工頭,包工頭以最便宜的價格找農民工。所以可能幾個月前還是收麥子的農民,立馬就上了太和殿了,沒有傳統的技藝。
第二就是政府採購,所有的材料都要貨比三家,比的是什麼呢?比的是便宜,而不是優質。傳統的建材都要經過多道工序,任何一道都不能遺漏,價格一定是貴一點的,所以材料質量得不到保障。
第三是執行力。每年10月,錢款撥下去後,次年8月就開始催,錢有沒有花到60%?10月問有沒有花到80%?到年底如果沒有花掉就收回。逼著大家趕快花錢,這種狀態下是無法科學地修復的。
第四個是由於老工匠沒有幹部身份,到了年齡要退休,不能返聘。院裡八大作的傳承人一個一個都走掉了。而他們培養的年輕人大都是周邊地區的,沒有北京戶口進不來;北京本地的年輕人又不願意學瓦匠、木匠。所以故宮三年一屆培養的傳承制的師傅進不了北京,又回原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