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織漁網一樣“織”口大鍋
回憶起第一次看到望遠鏡施工地,郭正興教授依舊在感嘆,“乖乖,太大了。”
郭正興說,施工地點四面環山,中間凹陷下去。射電望遠鏡的形狀本身就像一口大鍋,剛好能穩穩地架在山中,“絕對是難度空前的項目。”
郭正興說,當年有多個研究單位參與設計這架望遠鏡,有專家提議採用分離式技術,就像孩子玩拼插遊戲,把一塊塊材料組裝到一起。最終被采納的,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專家提出的“索網”方案,“也就是說,像編一張漁網一樣來造這口鍋。”
南京火車站、江寧體育場、河西會展中心、東南大學體育館等建築,都是索結構的應用。郭正興教授領銜的團隊,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這次他們的任務是織一張直徑達500米的網。
郭正興介紹說,望遠鏡項目的工程施工階段由國家天文台牽頭,東南大學在該項目中作為技術支撐,“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有挑戰。”
要用6000根“毫米級”鋼索
郭正興說,目前由滬寧鋼機承擔建造的環梁已經合龍,“這是望遠鏡項目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點,環梁是這口鍋的支架。”
今年5月,即將進入索網安裝階段,大約用時4個月。據了解,四面環山的地形使得施工的難度大大增加。郭正興曾住在施工現場的活動板房,他用“毫米級”來形容望遠鏡項目的工程施工,“這些都是高精度的製作。”
郭正興表示,通過測算,編織這張大網需要由特殊材料製作的6000多根鋼索,為了防止材料變形,鋼索必須在恒溫室裡製造。這是因為冬天製造的拉索和夏天製造的拉索因室溫不同長度會有偏差。為此,製造方專門造了一間恒溫室生產拉索。
索網安裝和反射面面板鋪設都採用空中作業,每根鋼索的位置測定後,偏差不能超過1厘米。“還會用上在南京長江四橋建造中使用過的貓道技術。”郭正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