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河南91歲老人因南水北調搬遷:不能渴北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3 12:23:04


2011年6月26日,何兆勝在三女兒的陪伴下漫步在搬遷現場。
 
  何兆勝見證了這幾十年的移民史。從1959年到2011年,在長達50多年的時間裡,因丹江口水庫的修建,何兆勝在移民搬遷的路上,輾轉三省四地,從血氣方剛到白髮蒼蒼,最終長眠異鄉。

  1958年,丹江口水庫開始修建。隨後,淅川縣從3萬多報名者中選出2.2萬多名青年男女,到安置點支援邊疆建設。23歲的何兆勝帶著新娘子,坐著悶罐車,離開了故鄉。

  一下車,滿腔熱情的年輕人全愣住了:四面光禿禿的黑石山,不見樹、不見草、不見人。寒風嗚嗚地吹,空蕩蕩的土坯房裡只有冰涼的土炕……

  在這裡,高寒缺氧、氣候多變,甚至得個感冒就可能丟掉性命。高原荒田上,何兆勝一鍬一鎬地刨生活。他和同伴們拉著木犁,不分晝夜地在堅硬的土地上犁出一壟壟地。高原反應、繁重的體力勞動,和長期的營養不良,使昔日壯小夥變成皮包骨頭。

  無法適應高原環境,何兆勝一家老小,沿著鐵路回到了老家何家莊。

  漂泊一生未等到通水日

  1962年初,丹江口工程暫停。肥沃的土地露出來,何兆勝滿心歡喜,以為從此可以在這裡安居樂業。

  兩年後,丹江口一期工程復工,淅川縣開始向湖北荊門、鐘祥兩地移民6萬多人。何兆勝一家7口,再次啟程,遷往荊門十裡鋪的新家—“柴”編織的“統建房”。按每個移民半間房的標準,一家人和其他四家混住在一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