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街口上班的小劉告訴記者,自己的支付寶上有錢,老婆是知道的,但並不知道密碼。此外,自己的微信錢包經常有大幾千塊錢,但沒有關聯銀行卡,因為發紅包時常變動,根本沒把它當錢。“雖然忌諱說死,但萬一真的沒了,微信紅包這一筆錢肯定就沒了,沒有人把它當一回事,也沒法取出來。”小劉說。
記者採訪了解到,受訪年輕人中,基本都有躺在網絡裡的財富,且相當一部分帶有“私房錢”的性質,不為人所知。“如果人真沒了,這些錢肯定也沒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家裡會因此遭受損失。
事實上,根據理財師的建議,也都提倡大家在投資理財時,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而是要合理配置,比如定期活期搭配,買點基金、股票、保險等,眼下支付寶、微信錢包、餘額寶等新型存款方式不斷出現。看來,遭遇“意外”之後的資產處理,還真不是一個杞人憂天的問題。
一個往往被人忽視的協議
長期不使用,支付寶會注銷,微信會回收
網友們在議論時,還列舉了諸如支付寶、QQ登記註冊時的協議。記者研究發現,根據這些大家平時並不曾細讀的協議,遭遇“意外”的網友家屬想拿回網上遺產,還比較困難。
比如,《支付寶服務協議》第四部分第三項第5條就規定:“為了防止資源占用,如您連續12個月未使用您的支付寶登錄名或支付寶認可的其他方式登錄過您的會員號或賬戶,支付寶會對該會員號或賬戶進行注銷,您將不能再通過該支付寶登錄名登錄本網站或使用相關會員號或者賬戶。如該會員號或賬戶有關聯的理財產品、待處理交易或餘額,支付寶會協助您處理,請您按照支付寶提示的方式進行操作。”
與此類似的還有微信、QQ等賬號,比如在《騰訊微信軟件許可及服務協議》裡第七款第二和五條就規定:“微信賬號的所有權歸騰訊公司所有,用戶完成申請註冊手續後,僅獲得微信賬號的使用權,且該使用權僅屬於初始申請註冊人。同時,初始申請註冊人不得贈與、借用、租用、轉讓或者售賣微信賬號或者以其他方式許可非初始申請註冊人使用微信賬號。非初始申請註冊人不得通過受贈、繼承、承租、受讓或者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微信賬號。”“用戶註冊微信賬號後如果長期不登錄該賬號,騰訊有權收回該賬號,以免造成資源浪費,由此帶來的任何損失均由用戶自行承擔。”
這條協議,大家註冊時都會點擊“同意”,但基本無人仔細閱讀。
由此可見,擁有支付寶且突然去世的用戶,按照協議規定,裡面的錢將會一直被動地凍結在該用戶的賬戶裡,等待著他(她)的親人來認領,且理論上,支付寶“會協助您處理”。但在現實生活中,支付寶如何協助你,在世的親人如何知道這個有錢的賬戶,還是個未知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