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就業市場的結構性和路徑性矛盾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的東北高校畢業生眼中,當地的好工作是進國企或考公務員。只是國企崗位有限,對專業和學歷要求嚴格;考公務員的成功率則更小。
多位東北地區高校就業負責人認為,東北經濟遭遇困境,新增就業崗位數量減少,但畢業生人數卻在逐年增加,從而導致東北地區就業市場的競爭加劇。
作為吉林省內唯一的“985工程”高校,吉大畢業生比省內其他院校畢業生在擇業時有著較大優勢。吉林大學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主任鐘新說,省內大多數國企和事業單位的招聘崗位會向吉大畢業生傾斜。在新增就業崗位有限的情況下,省內其他高校畢業生想在本地找到好工作更加不容易。
“東北地區的國企招聘崗位名額有限,民營企業又發展緩慢,富餘勞動力只能向外轉移。”東北師範大學就業創業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劉海濱說。
對於東北地區高校畢業生外流加速的現象,長期研究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劉海濱認為,問題的症結除供需矛盾外,還在於東北就業市場出現的結構性和路徑性矛盾。
對於結構性矛盾,劉海濱解釋,相關專業畢業生與需求崗位之間供給不平衡。近年來,不少高校盲目開設熱門專業,擴招碩士,大搞“專升本”,導致了勞動力和崗位需求的結構性矛盾。
對於東北地區就業存在的路徑性矛盾,劉海濱認為,相對於東南沿海地區,東北的政治經濟環境保守。他舉例說,不少事業單位的招聘,環節多、規定嚴苛、耗時長,把不少畢業生拒之門外。據他了解,東北某城市每年教師編制資格考試時間都定在5月末到6月中旬,“這恰好是畢業生要離校之時”。
按照市場規律,每年畢業生找工作的高峰是在畢業前一年的年末,來年的3、4月份是另一個高峰。劉海濱說,畢業生不可能在就業高峰期不找工作,而等到快畢業時參加事業單位的編制考試。每年5、6月份參加相關編制考試的,大多是就業高峰期沒找到工作的畢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