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5日電/
央行日前公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支付業務統計數據顯示,移動支付業務增長明顯,共開展業務61.37億筆,金額達29.3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8.46%和10.20%。與此相對應的,是二季度銀行卡授信使用率44.33%,較上年同期下降2.11個百分點,多年來首降。
“生活場景支付線上化是由新生代用戶成長環境和行為變遷決定的。在線上支付市場,信用卡已不是這些年輕人的唯一選擇,這是在線上支付大幅增長的環境下,信用卡授信額度使用率仍有下降的原因。”挖財信用業務負責人金忠堃表示,但對於傳統消費金融,新用戶群體的變化是衝擊也是機遇。
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蓬勃發展的當下,有一代人在接觸勺子、筷子之前,就已經接觸過電腦、鼠標和手機,他們被冠以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大多出生於1990年之後,其對網絡的熱衷也在改變著社會的消費方式。以杭州為例,許多年輕人出門已經沒有帶錢包的習慣。挖財信用卡管家用戶數據顯示,在線上信用卡消費中,“70後”人群消費金額最高,“90後”人群刷卡筆數最多。有趣的是,2016年第一季度,“90後”線上信用卡人均消費金額最少,僅占“70後”人群的1/3,不足“80後”人群的一半,但線上支付使用信用卡頻率卻最高,為16次/月,表明“90後”人群更傾向於使用信用卡支付小額、高頻的支出。
金忠堃表示,在居民儲蓄習慣改變、提前消費意識增強的這幾年,恰逢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後者場景更為豐富且門檻更低,迅速搶食了部分信用份額,那些預期中的信用卡增量用戶被互聯網金融給“截和”了。隨著“90後”人群經濟實力的增長,深得其青睞的線上消費市場也將迎來不可小覷的增長。
目前,中國信用卡正面臨人均持有量下滑、滲透率未能提升等情況。隨著近幾年移動支付、消費金融等基於互聯網的新型支付消費方式迅速崛起,預期中的信用卡增量用戶部分被互聯網金融吸引。金忠堃認為,二季度數據中銀行卡授信使用率的下滑,更預示著人們對卡片的依賴程度有所下降,而基於電商、垂直細分場景分期、現金貸的線上消費金融的蓬勃發展,分了信用卡市場的一杯羹。例如“京東白條”“天貓分期”的相繼推出,個人消費者在不使用信用卡的情況下就可以享受“先消費後付款”的信用服務,後者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傳統信用卡功能。
專家表示,新生代支付習慣的變化,是中國信用卡發展三十年後遇到的關鍵挑戰。一方面是中國信用卡產業已經出現過於粗放、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另一方面,銀行信用卡的線下消費傭金收入,因消費金融崛起而大幅縮水。可以看到,多家商業銀行已經開始布局移動互聯網的手機銀行業務,推出Apple Pay等業務,並同時主動尋求和更多互聯網合作夥伴廣泛合作。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