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早春是“乍暖還寒,最難將息”的時節。67歲的張先生怎麼都沒想到,自己後頸部左側一顆黃豆大小的腫物險些要了自己的命,連張先生自己都說,這個早春他“逃”過了一劫。
一顆“黃豆”差點要了命
張先生回憶,自己後頸部左側的小腫粒剛開始就跟黃豆那麼點大小,皮膚泛紅略紅腫,有疼痛和灼熱感,中央可見黃色膿頭。張先生覺得不對勁兒,便來到了某家醫院的頭頸外科和感染科就診,但是醫生都說這樣的“小傷口”他們“束手無策”。
張先生想,也許小腫粒會自行消退呢,也就沒在意。沒想到,兩天後,病情竟然發展得異常迅猛:高燒、潰爛、疼痛,黃豆大小的腫物很快擴大為一個手掌的面積。家人趕緊陪同張先生到一家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後將張先生收治入院,可是藥物對張先生一點效果都沒有,張先生又對青黴素過敏,體溫仍然徘徊在39度左右居高不下。
眼看病情愈發嚴重,經人推薦,張先生來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美容科(整形外科),李金晟副主任為張先生檢查後立馬說:“快,趕緊處理傷口!已經發展成為重性膿毒症,再拖下去是要命的!”李金晟立即為張先生做切開引流,第二天,體溫就逐漸減退了。一天後創面開始好起來。
這要命的“黃豆”竟是癰
張先生究竟得的是什麼“要命”的病呢?李金晟說,張先生患的是癰。癰和癤很相似,癰是同一部位多個毛囊及毛囊周圍炎症的深部感染,好發頸部、背部、肩部,臨床表現為大片浸潤性紫紅斑,可見化膿、組織壞死。伴有發熱、畏寒、頭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狀,嚴重者可繼發膿毒血症、敗血症導致死亡。而癤只是單一毛囊的炎症。
“由於後頸部組織結構致密,長了癰的組織裡面是一個個膿腔,張力非常大,疼痛感明顯,因此需要感染腔腺保持引流通暢。如果早期引流通暢,可能連抗生素都不需要使用。”李金晟解釋。
為什麼會長癰?李金晟告訴記者,一是毛囊容易寄生細菌,藏污納垢之處都會成為誘發因素,會產生大量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二是人體抵抗力低下的時候容易感染;三是不注意的外傷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