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現場 |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累世行醫,幸承恩於外祖,傳繼家學,攬衣鉢於己身……”這是南京一位考生寫給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古文自薦信。昨天南中醫綜合評價錄取測試現場來了一批熱愛中醫藥文化的孩子,其中不少人出自中醫世家。
中醫世家的考生用古文寫自薦信
今年南中醫綜合評價錄取報名採取個人自薦為主、教師或專家推薦為輔的形式。通過報名、初審、確認,昨天近600名學生參加了綜合評價錄取測試,其中不乏有中醫家學淵源的考生。例如徐州市擷秀中學的一位考生,出身中醫世家,家中長輩是南中醫校友,這名同學自幼深受中醫藥知識熏陶,對中醫有很深的感情,立志畢生從事中醫藥事業。引人注意的是,無錫市第一女子中學的一位考生在中學開設的自主選修課程中專門選擇南中醫教師講授的中藥養生課程,聽講後深受感染。南中醫與省內多所中學共建“岐黃學堂”,將傳統中醫藥知識傳遞給中學生。
眾多考生中,一位用古文寫自薦信的南京考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看得出來這名考生文學根底深厚,用文言文書寫自薦信,表達對中醫藥的熱愛。從信件內容看出,這名同學的外公是中醫,每到寒暑假,跟著外公上山采藥,同時閱讀了不少中醫藥的典籍,對立志傳承“岐黃仁術”強烈渴望。”南京中醫藥大學一名老師說。
考題也有古文,半數學生答得出
南中醫綜合評價測試以面試作為主要考查形式。據考生回憶,考題中也有一段古文,“講述了三國東吳名醫董奉治病救人的故事。”常州的一位考生告訴記者,這段故事他從小聽家人講起過,名醫董奉治病救人不收診療費,治好重病,讓病人在山坡上種五棵杏樹,治好普通小毛病就種一棵。幾年過去山坡上種出一片杏林。“因此中醫的別稱叫 杏林 ,告誡後人治病救人不能圖人錢財,醫者要有仁愛之心。”據考生介紹,考題分為一道必答題和兩道選答題(二選一)。第一道是材料題,請考生從屠呦呦獲諾貝爾獎,到《中醫藥法》頒布,談中醫的繼承與創新。選答題分別是請考生從小黃單車談互聯網+背景下的共享經濟和創新創業,另一道是閱讀古文,談談對中醫藥職業的看法。“對中醫藥一直比較感興趣,沒有做什麼準備,但還比較有話說。”
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綜合評價錄取測試重點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心理素質、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發展潛質、綜合素質等,對考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考查。三道考題,分別從中醫藥繼承與創新、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創業、醫德醫風角度,請考生闡述看法展示其學習中醫藥的潛質。“從考試情況看,三道考題都讓考生有話可說,充分發揮出他們的真實水平。看得出來不少學生的中醫藥知識功底很深。半數同學選擇了選考題的第二道,讀古文,談醫藥職業。”
綜合評價錄取招生計劃今年大幅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