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規劃委便民熱線一名工作人員稱,道路的命名首先要明確產權,“要看這條路是誰出資修建的,現在很多情況都比較複雜,有的是開發商,有的是街道,還有集資修建的。”
工作人員介紹,對於小區裡面的道路,一般由開發商或者物業向規土委提交申請,道路在辦理規劃的時候可以同時向市規委申請命名,“如果所建小區的規劃圖裡面有道路名字,可以在修建時同時申請道路命名,如果規劃圖里尚未命名,也可以修建好之後提交申請。”一般的市政道路在未移交給路權部門之前,開發商也有權利向規土委提交命名申請,但也需要經過相關市政部門,審核名字是否符合地名管理辦法。
規劃委工作人員介紹,不一定每條路都要有名字,即便是社會道路,也有很多“無名路”,“比如如果這條路沒有多長,走的人也不多,使用範圍比較小,也可能就沒有名字。但是屬於公共區域的道路,而且道路旁有居民樓,尤其涉及到填寫戶籍地址和門牌號,就要有名字。”
工作人員稱規劃委只是負責道路的審批,“負責審批這條路是否符合規劃,但是道路命名需要由建設方申報道路的命名方案,規劃委只是一個登記機構,不能說道路是由規劃委來起名。道路命名首先肯定需要申報,但是個人肯定是沒法申報。”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如果“無名路”給周圍居民帶來了困擾,居民一般可以向小區物業、開發商,以及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屬地派出所進行反映咨詢。
追問
為何會出現“無名路”
北青報記者探訪時發現,很多“無名路”多出現在小區附近。對於為何會出現“無名路”情況,北青報記者詢問了北京市規劃委員會朝陽分局的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稱,第一種情況是道路建設完成後還沒有驗收或者沒有投入使用。第二種情況是,小區建成時間跨度較長,影響道路命名。“比如說,一個小區規劃建設十棟樓,但是建設時間跨度有三四年,建設好的樓已經有居民入住的時候,附近道路也投入使用,但沒有正式命名,就會出現‘無名路’的情況。”該工作人員表示,還有一種情況是,小區的道路是開發商從政府相關部門處代征,儘管小區進行了開發,但是小區旁邊的道路還沒有代征,就會先擱在那兒。
此外,還有可能是道路規劃時候的申請命名出現重名等其他情況,“沒能通過審批,這條道路就會暫時出現沒有名字的情況。”
工作人員稱,很多時候為了方便百姓的行走和出行,會打通一些沒有正式“形成”的道路,就當做了件好事,也暫時不會給道路取名。
(來源:《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