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出,2018年全國基金的可支付月數為15.9,到2020年則下降為14.7,而2022年將進一步降低至13.3。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齊傳鈞總結稱,總量上未來五年養老基金運行沒有問題。但是有利於長期財務穩健的收入端,增長率都在放緩,不利於財務平衡支出端,增長率正逐漸增加。
人社部數據顯示,2016年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擴至7個,包括黑龍江、遼寧、河北、吉林、內蒙古、湖北、青海。累計結餘最大的廣東以7258億元占全國近兩成,而情況最差的黑龍江累計結餘“負債”232億元。李紅嵐表示,這是因為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年輕勞動力大量流入經濟發達地區,老工業基礎和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口撫養比快速下降。
《報告》測算,2018年-2022年,基金累計結餘在各省之間的差距更為顯著,結構性矛盾愈加突出,廣東、北京等東部高積累省份基金規模繼續升高,東北、西北部分省份結餘耗盡風險加大。收不抵支省份數量將維持在13到14個。到2022年,甘肅、浙江、江西、上海、新疆兵團、河北、青海、吉林、遼寧、內蒙古、黑龍江11地的基金可支付月數都將不到3個月。
不過,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胡曉義認為,如果精算分析框架是合理的,一般來說長期趨勢預測是比較準確或者接近準確的,而短期的預測則往往偏離會比較大。
“所以我們看精算報告或者說精算報告的閱讀者,不應當只看具體的結論。比如說在資金平衡上是某年出現了拐點,或者是收支缺口的量有多大。”胡曉義說,“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系統性風險的要害上和防控的方向上。”
養老金投資運營再添4省份
那麼怎樣來實現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
“我覺得方法無外乎是開源、節流。在開源方面很重要的舉措就是把我們已經歸集上來的養老保險基金搞投資運營,實現錢生錢。”湯曉莉說。
據胡曉義在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2017年年會上透露的數據,廣東省作為早期試點之一,簽了5年的委托投資協議,今年年底5年到期,總共投資一千億元,五年收益400多億元,平均年化收益率8%左右。
2016年底,全國範圍內的基本養老基金投資運營正式啟動。目前為止,北京、安徽等9省份委托投資金額4300億元,已簽訂合同資金到賬超過2631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