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為:我的老家在湖南洞口縣,20歲那一年,就是2001年,中專畢業從老家出來。在中專裡,學習的是電工,所以首先去深圳一家工廠做了半年電工;2002年跑到上海,先是在磁懸浮列車工地上做挖電纜的小工,後來換了很多工作,包括在洗車場做洗車工,在餐廳做服務員,還做過推銷員。後來到一家禮品銷售公司工作,才算是穩定下來。
新京報:後來怎麼到了杭州,做起外賣小哥?
雷海為:2008年的時候,上海的公司改行,我就走了,但是在上海一直沒有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上海的工作節奏很快,壓力比較大,當時我已經27歲,想找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穩定生活下來。
這段經歷跟古詩詞也有關係。讀詩時發現,古詩詞裡描寫杭州的非常多,包括小時候背的第一首詩,就是講杭州的,對杭州比較向往,於是就來了。第一份工作也是做禮品銷售,但是因為工作模式不一樣,不太習慣,後來去了一家廣告公司。2011年,快遞業興起時,我開始送快遞,到2015年外賣行業興起,收入比較高,就開始全職送外賣。
新京報:喜歡現在的工作狀態嗎?
雷海為:我不是很喜歡送外賣這個工作。對我來說,這只是一種維持生計的手段。杭州這邊的冬天非常冷,我的眼睛不太好,風一吹會流眼淚,夏天又很熱。有可能的話,希望找一份跟自己興趣愛好有關的工作。比如我喜歡詩詞,就比較想從事文字類的工作。
新京報:理想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雷海為:理想中的生活狀態,就是做一份自己喜歡,能夠帶來快樂的工作。這樣的話,我會覺得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享受。
送外賣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因為受到年齡的限制,身體趕不上。打算再送一兩年回老家去創業,可能是做養殖,具體的還沒有想好。
新京報:怎麼理解“詩與遠方”?
雷海為:現在很流行說“詩與遠方”,我認為這是人世間的一種追求,永恒追求,不管眼下的生活環境怎麼樣,人都要有夢想要有追求。
對我來說,詩歌意味著一種精神上的寄托,我能夠從中得到快樂。遠方就是需要去追求的美好生活。
新京報:將來有了孩子,會讓他(她)背誦詩詞嗎?
雷海為:那是肯定的,要從小培養,而且要耳濡目染,培養對於這一方面的興趣。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