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占比最高的為中間產品,四川長虹的中間產品,主要涉及壓縮機及壓縮件配件產品等。這部分產品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27.04億元,占比約30%。其次是IT分銷業務,營收183.13億元,占比約24%。
白電在去年首次超過了黑電,成為四川長虹營收排名第三的產品,這部分營收149.04億元,占比約20%。曾經的拳頭業務——彩電,在去年的營業收入141.11億元,占總營收比例已不到20%。
從財務報告的數據來看,這些業務分部的經營都不太理想,利潤率偏低。以壓縮機及壓縮件配件產品為主要方向的中間產品的利潤率不足3%,白電和黑電的利潤率都不足0.5%。
除此之外,四川長虹還在電池、機頂盒、運輸、房地產、通訊和系統工程等業務領域挑戰行業對手。但是這些行業類別跨度極大,每個行業都本身存在不少行業巨頭。長虹均半路出家,涉足其中,至今未折騰出太大水花。
這與十幾年前的營收結構已大不相同。眾所周知,四川長虹以彩電起家,二十多年前最風光之時,彩電業務占比高達90%以上;十年前,彩電業務還占據著半壁江山。
“主流彩電品牌彩電產品去年的銷量在250億-300億元之間。140億元左右的營收數據不夠理想,說明彩電的競爭力不夠強。”劉步塵對界面新聞表示,同時,彩電營收占比多年一直下降,也說明長虹的主業競爭優勢不明顯。
如何定義如今的四川長虹?用其官方表述來說,公司是一家集綜合家電、IT數碼、部品材料、精益製造服務、新能源等業務為一體的全球化科技企業。
但是這如果我們上述說到的,這個定義本身說明公司的戰略是模糊的。而糟糕的業績數據和公司的舉動已經說明,尋求多元化發展的四川長虹,不過是在一種面目模糊的戰略布局下進行的苦苦掙扎。
拖垮盈利的巨額費用開支
居高不下的費用也在拖累著這家公司的業績。由於缺乏拳頭產品,陷入多元化戰略迷局的四川長虹不得不每年花費巨資購買市場。過去5年,四川長虹的營銷費用平均穩定在50億以上的水平。這嚴重損害著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
縱觀過去10年這家公司的經營情況,往往是當年毛利率高的時候,期間費用占比也會高。舉例來說,2017年公司整體毛利率12.79%,當年期間費用率為10.98%;2016年,毛利率為14.28%,是年的期間費用率也高達12.26%。營銷費用通常會占據這家公司近70%的費用空間。
這使得這家公司在過去十年內剔除了期間費用的盈利空間從未超過3個百分點。在這樣的基礎上,如果考慮了稅收等因素後,公司要想實現健康盈利的確極其困難。數據顯示,四川長虹的淨利潤率過去10年從未超過1.71%。
從產品的角度看,通過大量營銷費用購買市場的方式,儘管當時可能會有成效,但是難以持續,更不會根本上提升股東價值。股價持續萎靡不振,這是根源之一。
事實上,不僅營銷費用居高不下,公司整體的成本管控也不力。財報顯示,2017年,四川長虹彩電整體零售均價同比增幅17.8%,位居行業第一。但從公司分部信息披露的數據看,公司彩電業務分部額稅前利潤率僅為0.44%。如果用這一數據與從事彩電業務的海信電器來比較,會發現,四川長虹明顯遜色。海信電器是四川長虹最大的彩電業務競爭對手之一,其稅前利潤率2017年為3.4%。
這一數據深層反映,儘管四川長虹的管理層聲稱其電視業務的毛利率高達20.83%,但是看似光鮮的數據掩蓋了其真實的盈利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