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認定這是未來的方向,也想做自己喜歡的產品。失敗了大不了再回去工作。我把自己之前賺的七八百萬都投了進去,在成都郊區租了一棟3層的清水房,一樓做硬件測試,二樓編軟件,三樓我們睡覺。你可以說它有點像矽穀的車庫創業,但我們剛去的時候,洗手間裡連馬桶都沒有,只有一個洞,住的是架子床;大家就像回到了學生時代,吃完飯出去打打球,睡醒就幹活。我們約定,產品沒有出來、沒有市場前景之前,每人每月都只拿3500塊工資。
現在回想,當時真的是無知者無畏。這件事其實有很多風險。我們都是技術出身,不懂品牌,也不知道怎麼銷售產品。我們的優勢是電子的解決方案、芯片和軟件,但是對投影、光源這些技術,也都是初次嘗試。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的第一代產品研發出來時,亮度只是現在產品的十分之一。但即便如此,我們當時依然覺得很振奮。還有,我們也曾擔心,這個方向會不會發展的太慢,導致我們“前浪死在沙灘上”。
後來我們還是起來了。和用戶站得近,是個很關鍵的因素。
早在公司正式成立前的一年半時間裡,我們就建立了論壇,和用戶交流要做的產品大概是什麼樣子。第一代產品寄給用戶之後,他們也把測試出來的問題一版版發給我們,提了很多意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更替,然後升級。
2015年初,極米拿到了A輪融資,發布會結束後效果很好,官網都被擠爆了,大家都很高興。但是過了那段時間,我們發現,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麼做了。看到市面上其他產品的宣傳,比如手機,用戶一訂就是幾百萬台,自己這邊,卻感覺好像也不是那麼回事兒。最初的熱度過後,一個月幾千台的高增長就變成了幾十台。拿到錢後,我們花了幾百萬去做廣告,效果也不明顯。當時我們有點懵,感覺自己什麼招數都用完了。
最後是產品救了我們。最困惑的那段時間,我也試著去跟北京的創業圈聊,但發現其實也沒有什麼解決辦法。當時我就想,不管了,我們還是回到最擅長的地方,在產品上創新和構思,推下一代產品。2015年,極米Z4X發布,保持了對亮度和散熱的堅持,補齊了設計上的短板,產品的優勢給品牌帶來很大幫助,銷售渠道就慢慢一步步打開了。後來我們意識到,好產品能推動你做到行業前沿的位置,也會天然地帶來流量。
供應鏈是做硬件要趟過的坑。我們推出Z4X,但因為供應鏈的問題,一開始供貨不足,用戶就在論壇裡罵,在電商頁面下留言說極米搞饑餓營銷。在為此召開的發布會上,我還剃了頭髮。其實我們的產能每年都在翻倍,但口碑傳播銷量越來越大,當時花了半年多時間解決這個問題。
原來開研發會的時候,我會帶一把錘子,看到不理想的產品就砸掉。其實有些產品問題,直接繞過或者回避也可以。比如極米H1,我們增加低音功能,會引起機芯震動,因為是投影,稍微有一點震動都會影響畫面。這個很難解決,便捷的方法是,有的廠商選擇直接把低音卡掉,只出中音和高音。但我們希望在低音很好的情況下又讓它不受震動影響,我們多花了半年來解決這個問題。曾經有一款產品,為了把機身減薄1mm,我們把整個模具全都廢掉重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