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紀檢監察機關通報的一些典型案例,可以發現,部分落馬官員在國企擔任高管期間獨斷專行,無視規則,濫權謀私,把企業當成“自留地”,搞“一言堂”“家長制”,往往給企業造成巨額損失。
例如,河南洛陽市委原書記陳雪楓2004年至2011年間,身為國有公司人員,違反相關規定,濫用職權,在國有企業增資擴股中,擅自決定不對相關資產進行評估,在股權收購中,擅自決定收購項目、收購價格,造成國有企業損失2.24億餘元,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山西省委原常委、太原市委原書記陳川平在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擔任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兼太原鋼鐵(集團)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期間,違規擅自決定並直接指揮子公司太鋼進出口(香港)有限公司在境外進行大量期貨交易,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折合人民幣9億多元。
2018年11月,江西省政府原副省長李貽煌案一審開庭審理。檢察機關指控,2008年,在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收購江西省銀珠山銀礦探礦權事項上,時任江西銅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的李貽煌,違反相關規定,為他人謀取利益,在明知銀珠山銀礦探礦權價值被高估的情況下,決定收購該探礦權,造成國有資產損失人民幣2087萬餘元。
江西一名落馬官員在懺悔錄中說:“在我眼裡,企業就像是我個人的,就是自家錢袋子,吃點、喝點、拿點算什麼呢?大到上百萬元的高爾夫球卡、成箱成箱的茅台,小到買眼鏡、衛生紙、洗髮水,全由企業支付。”
一位曾在某落馬官員任職企業裡工作的幹部坦言,與其共事期間,企業上下被這樣一種觀念誤導:他是“一把手”,日常代表著公司的黨政組織,他的意圖就是組織的意圖,他的指示不容分辯、必須照辦,否則就是失職瀆職。
其二,“同僚心態”,熱衷“圈子文化”帶來塌方式腐敗。
一名官員落馬後交代稱,他當高管處理對上關係時,輸送利益、巴結討好,以此換取支持關照;處理對下關係時,誰支持他、聽招呼、“孝敬”財物,他就關照誰、給誰機會,在企業形成了一個以他為中心的利益圈子。由於他在國企擔任領導職務期間拉“同僚”、結團夥,信奉“圈子文化”,對所謂“親信”堅持帶病提拔,導致企業形成塌方式腐敗。
對“小圈子”“小團體”文化樂意逢迎在國企並非個例。在一些出現腐敗問題的企業中,往往對“圈子文化”現象監督不嚴、抵制不力,參與“協會圈”“娛樂圈”“牌友圈”“老鄉圈”的不在個別;有的幹部甚至積極主動“服務”於這個“圈子”,張羅活動、安排飯局,維護“小圈子”內的“一團和氣”。
一名國企中層幹部說,該國企曾出現過腐敗窩案,自己也曾經有過一種甘當“小兄弟”的心態,主動套近乎、討好逢迎“小圈子”。“因為擔心被‘邊緣化’。”他說。
其三,“交易心態”,將“官場”變“商場”推崇利益交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