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跨境電商,買進口商品更方便了。”上海浦東新區某金融企業員工李涵經常購買進口商品,其中多數是買給6歲兒子的日用品和零食。對於這幾年國內消費者購買進口商品的變化,李涵感觸很深。
6年前,李涵兒子剛出生,買奶粉成了一件麻煩事。“只要有身邊的同事出國,就要請別人幫忙帶。先不說能不能買得到,由於奶粉罐占用空間大、重量也不輕,每次開口求別人時,我總覺得不太好意思。”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增長和消費結構升級,多樣化、個性化需求迸發,國內對於進口商品的需求水漲船高。相比之下,進口商品的供給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處於“短板”狀態。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兩年,得益於我國主動擴大進口工作深入推進,這種情況已經在發生變化。
中國國際商會、德勤中國研究中心和阿裡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進口消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至2016年,消費品進口品種更加豐富。商品品類覆蓋母嬰、美妝、家居、個護、保健、數碼、運動戶外、服飾等領域。
今後5年,中國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讓世界各國企業看到中國大市場的新機遇。國外品牌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是:中國消費市場未來更需要哪些品類的商品?
“進口商品趨勢和國內消費升級緊密相關。”網易考拉市場部相關負責人說,從網易考拉成交數據看,中國消費者對於進口商品的需求,明顯呈現“從功能性剛需、補充性消費向全品類需求、日常性消費轉變”的趨勢。進口商品的消費熱點品類,集中在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信息消費等領域。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日化品和母嬰類的奶粉進口是促使進口消費品增長的兩大重要品類,分別增長48.6%和40.4%。而食品中的肉類商品、電子電器為主的家庭設備類商品,則分別出現3.8%和23.4%的負增長。
“各品類商品進口額和增速的差異,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社會環境和人口結構之變。”中國國際商會的專家認為,二孩家庭、消費升級、產業轉型、互聯網浪潮下的新商業模式等,都成為影響中國進口消費品的因素。
從購買意願看,食品、母嬰、化妝品、鐘表眼鏡和珠寶首飾是消費者未來最有意願增加購買的品類。消費者的觀念逐漸從“洋貨就是好貨”轉向圍繞安全、原料、品質、設計等多方面因素來選擇進口消費品。
從細分品類看,食品類的水產海鮮和保健品,服裝類的運動鞋,母嬰類的嬰幼兒奶粉和輔食,電子電器類的攝影器材、電動牙刷和家用清潔機器人,鐘表類的手表等,在進口市場仍然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從進口渠道看,隨著支持力度加大,中國跨境電商多種資源與平台優勢逐漸顯現,海外品牌與零售商已將跨境電商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戰略路徑,希望更快地擴大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
“跨境電商為許多國外企業進入中國提供了機遇。”天貓進出口事業部政務顧問李淼說,日本某醫學美容品牌在2013年嘗試通過綫下專櫃的形式進駐中國市場,但一直未果。2017年2月,該品牌通過天貓國際進入中國,迅速獲得了可觀的市場份額。“通過一般貿易的傳統流程引入商品大約需12個月,且需投入大量前期注册、門店、廣告等費用,而通過跨境電商開展業務只需要3至6個月,為快速進入市場和降低成本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更好進口還缺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