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國外品牌更順暢地進入中國市場,還要打掉不少“攔路虎”。
要幫助企業降低物流、用工等成本,破解進口貨的“時差問題”,讓國際最新、最潮的優質商品第一時間走進千家萬戶
11月底,在重慶國際郵件互換局鐵路口岸中心內,裝載著德國郵包的集裝箱打開,經海關查驗通關後將被送到收件人手中,標志著中歐班列郵件進口完成成功測試。貨運班列運郵的性價比更高,常態化運行後不僅給國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新渠道,也為國內消費者購買國外商品提供了新的寄遞方式。
中國在擴大進口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經過連續多次自主調整,中國關稅總水平已由去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達23%。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將使中國進口整體通關時間於年底前在去年基礎上再壓減1/3,到2021年底進口整體通關時間比2017年壓縮一半。
擴大進口,還可以從哪些方面發力?在采訪中,不少專家表示,推動國外品牌更順暢地進入中國市場,還要打掉不少“攔路虎”。
記者發現,解決進口商品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市不同步的“時差問題”,是衆多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期盼。“國內國外對於商品的監管標准和規定差別很大,這給企業帶來了很多不便。”同仁堂國際電商事業部副總裁王印卿說,通過一般貿易進口的保健品、奶粉等國內監管相對嚴格的商品,一般注册時間可能需要2至3年,很多產品難以在第一時間進入中國。
“去年底,我國對唇膏、香水等187項進口消費品大幅度降低關稅,可是,國內市場上相關商品的價格遲遲未做調整。”北京某互聯網公司職員任紅很困惑。對此,某化妝品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國際公司的定價策略往往都是一年一定或幾年一定,很難根據關稅等情況作出即時調整。進口商品的價格還受店面租金、庫存、匯率、人工成本等諸多因素影響,這很可能使消費者短期內對降稅紅利幾乎“無感”。
業內人士建議,跨國公司應實行全球統一定價策略,更加重視中國市場;同時,國內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出台措施,幫助企業降低物流、用工等成本,讓國際最新、最潮的優質商品第一時間走進千家萬戶。
杭州海倉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陳強告訴記者,“海外建倉”可以有效降低跨境電商成本、提高運輸配送效率,但也經常面臨國外法律法規和國內不一致的問題,有時還會遭遇一些無法解決的審批難題,“這給物流企業的跨境經營管理帶來不小的壓力。”
“我們的市場潛力很大,但也要幫助國外品牌打消更多顧慮。”某跨境電商市場部相關負責人說,對於中國市場,一些國外品牌既有衝動又有疑問:誘人的市場蛋糕,吸引著他們前來布局;但是對政策和市場的不了解,也讓某些品牌因擔心經營風險而猶豫。“國內企業應致力於如何進一步做好渠道,幫助更多國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共享中國機遇。”
信任和品質,也是企業多次向記者提及的關鍵詞。“品質是進口商品的關注點,信任是進口商品的生命綫。”物產中大雲商有限公司物流管理部總經理柴志恒說,應建立起一個產品追溯和跟蹤體系,將產品的原產國、裝運港、進口口岸、保稅倉以及海關申報、檢驗檢疫申報等全鏈路的物流和監管等商品信息全部匯集起來,保證整個進口環節陽光化、透明化。
“主動擴大進口,口岸監管部門責無旁貸。”杭州海關表示,未來會全力配合地方政府推進全球電子商務平台(eWTP)建設,并在海關領域探索國際爭端解決機制,促進海關在政府監管、技術標准、知識產權、貿易方式等方面的國際合作。繼續加大科技投入,進一步提升跨境電子商務信息化管理水平,用大數據提升跨境電子商務監管效率,促進貿易便利。
“相信隨著相關政策不斷完善,中國擴大進口將會取得更大進展,更多國外品牌和國外商品將高效地進入中國,進一步豐富國內消費者的購物車。”東艶說。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