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從2010年起,中國就成為全球第一製造大國,但也要看到,中國還不是製造強國,面臨著發達國家愈發明顯的制約,以及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競爭挑戰,傳統的規模擴張、低質量增長道路已經難以為繼,必須堅持創新驅動,以優勝劣汰提高效率,推動高質量發展。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肖偉評論文章認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需在四個關鍵環節下足功夫。
第一,打造獎優罰劣的市場機制,創造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的外部環境。市場經濟的核心在於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提供人們所需的各種物品,而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競爭。應在明晰規則和監管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讓優秀者脫穎而出,讓競爭促進優勝劣汰,促進企業不斷進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要加強監管和服務,特別是盡快完善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加大對企業產品質量抽查的力度,並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讓上下游和消費者能夠便捷獲取企業產品質量等相關信息;要完善市場環境,加大對市場監管的投入,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尤其是要加強對電商等新興商業領域的監管,保護消費者權益。
第二,支持研發創新,掌握核心技術。研發創新需要產、學、研、用各方發揮合力,其中企業是研發的主體,但政府的作用尤其重要。要增強製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健全以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特別是要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力度。
第三,鼓勵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促進技術升級。目前,世界各國新一代智能製造技術發展迅速,隨著信息技術和智能機器人成本不斷降低,這些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可以顯著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應該看到,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系統解決方案的完善,政府對此需提供有力的系統化的政策支持。
第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中國企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不少企業面臨非常嚴峻的國際競爭,而製造業實現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傳統產業升級需要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做精做專。近年來,中國在勞動力、環保、質量和安全等各方面的成本上升很快,不少企業受此影響無力參與國際競爭。國際市場一旦失去就很難再拿回來,因此,當前需要著力減稅降費,多方面降低企業負擔,讓企業先保住市場份額,再進一步轉型升級,提升自身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