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到百
高密度發射、高強度作業,奮力奔跑,發揮“螺絲釘”的最大效能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一個100次發射用時37年,第二個100次發射用時7年零6個月,第三個100次發射僅用了4年零3個月……接過“接力棒”的年輕一代“長征人”,面臨著高密度發射的挑戰。
瘦瘦高高的身材,簡單清爽的寸頭,身穿運動夾克和牛仔褲,戴著黑邊半框眼鏡,劉洋看起來和普通大學生差不多,很難相信27歲的他已經是長三甲系列火箭電氣系統的總體設計師。
2012年,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進入太空,看到這個和自己姓名一樣的前輩在航天領域所做的成就,劉洋心中埋下了一顆築夢航天的種子。
“從2015年開始,由於衛星組網、各國一攬子工程數量增多,火箭發射又進入一個高密度發射期,工作強度巨大。”金志強說。劉洋入職不久就感受到了這一點。他們常常一天工作12個小時,一年六七個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劉洋笑著說,“西昌的太陽很毒,才3年,自己就黑了不少”。
負責生產計劃調度的姜維也有相似的經歷。在家、單位、發射基地之間來回穿梭,早已習以為常。“有一年父親住院,當時我正忙,就沒能回來看他。”姜維眼裡泛著淚花,但他接著又說,“我們的工作任務密度高、強度大,必須有豁出去的勁兒。”
姜維說,有一次,火箭燃料加注後發現問題,需要工人們冒著吸入劇毒燃料劑的風險進入箭體、更換零部件。“工人師傅們沒有退縮,令人敬佩,也深深地感動了我。”
如今,姜維作為生產調度,負責在各部門之間溝通協調,推進生產裝配進度。從對火箭一無所知到對生產裝配各個環節了如指掌,十幾個日記本見證了他的成長。
今天解決了哪些問題?關鍵的缺項產品是什麼?從參加工作起,姜維就養成記工作日記的習慣。姜維說自己要參與很多部門的溝通協調,必須要做到熟練、順暢,“我把每個工作任務都在頭腦中反覆複盤,不斷地累積經驗。”
“老一輩人會帶著我們看廠、研究、攻關,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也激勵了自己。”工作中,劉洋不斷積累專業知識,還主動學習火箭設計與技術迭代。
姜傑說,航天任務是一個特別講究協同的工作,每個人都是長征征程上的一顆“螺絲釘”。其實,不論是耄耋之年依然在狀態的龍樂豪,還是邊工作邊“充電”的劉洋,不論是在擔任火箭總指揮的金志強,還是在生產裝配一線的姜維,都在奮力奔跑,竭盡所能地發揮“螺絲釘”的最大效能。採訪結束後,幾位長征人又回到各自崗位,為下一次的火箭成功發射而努力工作……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