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讓現代信用體系在鄉村茁壯成長
http://www.CRNTT.com   2019-11-11 09:11:07


  中評社北京11月11日電/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信用經濟不僅在城市紅火,在農村同樣有廣闊舞台。

  在河南省虞城縣鄉村,筆者就深深感受到“信用”的力量:貧困戶任文超,憑著信用家庭的紅本本,貸款辦起農機合作社,成了大夥信賴的“田保姆”;信用戶張厚成,享受到項目扶持,建起養鴨場,實現了脫貧摘帽;村民徐俠影,讓村裡的土特產打出品牌,帶著村民們一起致富……縣裡大力實施綜治信用家庭建設,為金融服務等疏通了“血脈”,鄉村產業旺了,一個個貧困村有了新活力。

  有人說,農民一家一戶、種一畝三分地,用得上信用經濟嗎?殊不知,現在農村情況變了,新型經營主體快速成長,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傳統農業加快向現代產業轉型,無論發展品牌農業,還是農村電商,抑或是建基地、申請貸款,哪樣都離不開信用支撐。相比之下,鄉村社會的信用體系滯後了,找銀行貸款,講人情、靠面子肯定不管用;推銷綠色放心農產品,靠口口相傳、打包票也難行得通,難以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需求。一定程度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成為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短板。

  其實,信用對於廣袤農村而言,並不陌生。因為鄉村是熟人社會,鄉裡鄉親知根知底,失信一次得不償失。可以說,農村信用“土壤”肥沃,前景廣闊,關鍵要用現代理念去培育、引導。面對市場經濟需求,不僅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完善信用信息征集、創新信用服務、強化信用意識,也需要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的保障,久久為功,完善農村信用軟環境。從講“人情”、講“情面”變為更注重市場公認的契約、規則,讓現代信用體系在鄉村茁壯成長,激發“三農”發展的新動能。

  誠然,農村點多面廣,現代信用體系建設並非易事。“千難萬難,找對路子就不難。”虞城的經驗再次告訴我們這一點。比如,不少農民長期在外務工,信用信息采集難,縣裡發揮村幹部、黨員和新鄉賢的作用,提升了征信信息的真實性。再如,信用建設如何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縣裡就把金融服務和信用建設結合起來,讓信用生金,提高農民的積極性。還有,信用建設如何接地氣?虞城結合農村實際,把孝敬老人、團結鄰里、移風易俗等日常小事都變成了評價標準,還把信用建設和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實現了農民自己的事情自己操心、自己商量、自己管理,帶來鄉村文明的新風尚。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只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加快補齊農村現代信用短板,一定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王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