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有人統計,王剛已經在各種電視劇中演了320集和珅,乃至很長一段時間,觀眾對他本人的印象也跟和珅畫了等號;後來《天下收藏》節目的一把“護寶錘”,又展現了其眼裡揉不得沙子,非黑即白的耿直個性。這兩個“極端”都不是真實的王剛。正在北京衛視播出的家庭情感劇《家宴》,久未在現代劇中擔綱主角的他以一個倔老頭的形象回歸觀眾視線,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反差大”。王剛說,老馮頭才更接近生活中真實的自己,小到耍小性,大到家庭觀、價值觀,都相對吻合。在採訪中,王剛從美食談起,說到家庭,展現了一個真實的自己。
聊美食
“記得20多年前我們代表團第一次出訪歐美,四成熟的牛排很多人吃不慣,我一個人吃了三份。”
記者:《家宴》表現了美食文化,您在文化和審美方面都有個人追求,對美食有何獨特偏好?
王剛:先人說食不厭精,我真不這麼想。對吃,我很沒出息,喜歡風味獨特的,尤其喜歡各類地方小吃。前幾天跟夫人逛副食店,就是那種大超市,遇到攤煎餅的立刻拔不動腿,尤其那“刺啦”一聲響,就走不動道了。至今我還懷念內蒙古的手抓肉、在沈陽軍區時的炭火烤肉———現在的飲食越來越精細,反而沒意思了。我還喜歡吃宵夜,邊吃邊喝,尤其趕上歐洲杯、世界杯,有可能喝到天亮。我曾經跟顔丙燕(劇中搭檔)說,你將來的身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未來老公的飲食習慣,遇到像我這種特愛吃宵夜的人,而且還要拉著你一起吃,恐怕就得向你老公的身材看齊了。要不怎麼叫“夫妻相”呢。
記者:劇中老馮頭做一手好菜,“爸爸的味道”兒孫念念不忘,您會親自下廚嗎,有什麼拿手菜?
王剛:平常的話,很少能有機會做什麼,比如說二月二那天,龍抬頭,到岳父岳母家,我就包餃子了。餃子皮跟不上,我性子急,直接挽袖子就上了。其實我已經好多年沒擀過皮兒了,沒想到一上手居然還擀得那麼好,中間厚,外圍薄。和面、揪劑子這些吃工夫的活兒我都會。因為我在部隊鍛煉過,下鄉當知青時也都自己做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