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禁地,從明永樂皇帝朱棣到清宣統皇帝溥儀,共有明朝十四帝、清朝十帝,這裡曾經作為24位皇帝的家,古代中國人認定天帝住在天上的紫微垣,天子的住地因而得名紫禁城。每逢春節、冬至及皇帝生日,或者皇帝登基、大婚,宮室都要在太和殿舉辦盛大的典禮。而其中最重要的典禮,莫過於登基大典,登基大典標誌著舊統治者統治的結束和新統治者接管權力的開始。那麼這種典禮是怎樣舉行的呢?
在明代皇帝中,明仁宗朱高熾是第一位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登基大典的明朝皇帝——從這個角度講,他才是紫禁城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任主人。明朝皇帝的登基儀式在《明史·禮記》中稱為“登極儀”,在當時的背景下,這毫無疑問是國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在封建禮制中,對此作了詳細的安排和規定。
《明史·禮志》中記載:“先期,‘司設監’陳禦座於奉天門,‘欽天監’設定時鼓,‘尚寶司’設寶案,‘教坊司’設中和韶樂……”
這是儀式前期的準備工作,所謂司設監、欽天監、尚寶司、教坊司,都是當時禮部的直屬機關,“司設監”相當於今天的後勤部門,下設總理、管理、僉書、典簿、掌司、寫字、監工等員。“欽天監”的工作就是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歷法。有監正、監副等官,向皇帝匯報所謂的“天意”;尚寶、教坊兩個部門一個負責設備的安置,一個負責儀式中的文藝演出。這幾個部門是籌備“登極儀”的主要機構。
“是日,早,遣官告天地宗社。皇帝具孝服告幾筵(陳設祭品的桌子,前面列有先帝、神靈的牌位)。”這是儀式的序幕。先要由禮部的官員分別到天壇、先農壇、太廟告知祖先。“至時,鳴鐘鼓,皇帝袞服禦奉天門。”明朝的皇帝只有在特別盛大的儀式中才穿黃色的袞服,他們日常所穿的是黑色綉龍形的常服。身著黃色袞服的洪熙皇帝登上天安門城樓後,登基儀式才算正式開始。
早就等在天安門前的官員都身著朝服,在“洪臚寺”官員的引導下,他們經過金水橋進入紫禁城。但這時他們還不能進入“奉天殿”,因為皇帝還在奉天門上做禱告,所以,大臣們只能留在午門外的廣場上。他們以“文東武西”的方式跪在禦道的兩側,等皇帝和各路神仙溝通完畢後從“奉天門”上下來。
明仁宗從天安門城樓上下來後,進入“奉天殿”就座。大臣們這才依官階高低魚貫進入,對新皇帝上表道賀。然後,“司禮太監”正式宣讀詔書,確認新皇帝的身份。一屆王朝就此拉開序幕。這個儀式自此就被確定下來,明代皇帝的登基都大體沿用了這套規矩。換句話說,天安門廣場見證了幾乎所有明王朝帝王的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