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7月,以3萬多名“陝西冷娃”為核心力量的三十一軍團全線開赴中條山,他們在此後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裡,歷經慘烈的“永濟血戰”、“六六戰役”、“望原會戰”等,用鮮血和生命挫敗日本鬼子10餘次掃蕩。
關於這段歷史,陝西作家協會理事徐劍銘先生動情描述:“從孫蔚如渡河作戰之日起,中條山這個在西安鮮為人知的山脈,便一夜之間成了西安人魂牽夢繞的地方。人們知道了它是黃河的屏障,知道了它是陝西乃至大西北的屏障,更知道了那裡正在進行著一場殘酷的戰爭;而這場戰爭的勝負將直接關係到陝西的安危,古長安的安危;這場戰爭的侵略者是滅絕人性的日本鬼子,而以血肉之軀與之血戰的則是陝西的三萬多名英勇不屈的官兵,三萬多名骨肉相連的三秦子弟。”
其中,在1939年的“六六戰役”中,八百餘名士兵被日本鬼子逼上黃河絕壁,無一投降,齊跳黃河壯烈犧牲。多方考證這一歷史細節的徐劍銘先生記述:“這(指犧牲的士兵)是一群孩子,年齡皆在16-18歲之間,入伍不到三個月……他們的刺刀拼殺技術顯然不如日軍,殺紅了眼的陝西冷娃們乾脆扔掉槍支,抱住鬼子連踢帶咬,咬掉了鬼子的耳朵,戳瞎了鬼子的雙眼……在犧牲了200多名年輕的生命後,其餘800多人被逼到了黃河岸邊180多米的高崖上。”
他們面對鬼子的槍口拒絕投降,於是有了文章開頭一幕。
北邊是朋友
南邊是冤家
1937年5月,在蔣介石的重壓之下,楊虎城被迫出國,從此與他心愛的十七路軍永遠分別。
米暫沉披露,楊虎城在出國之前,他的重要幹部都到上海送行。一天晚上,在祁齊路的臨時住所,他召集數名重要老部下就部隊前途作了最後指示。楊虎城說:“我曾想過,毛澤東……相信我們這個部隊是主張抗日的。因此,又建立了這一次的合作……我們這個爛攤子,縱然這一次摔了,也摔得值,摔得響!要知道,中國軍閥哪一個沒失敗在蔣介石的手裡,我自己纏不下蔣介石,你們更纏不下他,能纏下蔣介石的只有中國共產黨,沒有同中共的合作,就不會有今天的局面。”楊虎城專門囑托部下:“我們部隊的處境,北邊是朋友(時部隊駐扎在渭北與紅軍毗連),南邊(指西安)是冤家;北邊是光明,南邊是陷阱。到了蔣介石壓迫我們,使我們的存在發生危險時,我們就斷然倒向共產黨,跟著共產黨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