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3日電/再過幾天的12月26日,是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互聯網上挺毛和貶毛的兩派早就激烈開戰了,看來今年的這個紀念日,輿論場會過得不同尋常。有外媒給毛的誕辰造了個詞,叫“毛誕節”,這個叫法也引發網上兩派截然不同的反應。
不得不說,毛澤東的誕辰會在今後進一步成為吸引世人評說其功過的節點,這個日子有可能在輿論場上越來越像個“節”,“毛誕節”的叫法說不准真會流傳開來。
毛澤東領導中共和中國人民實現了一場翻天覆地的大革命,它給國家帶來的變化堪稱是幾個世紀以來最深刻的,而且這種變化的後續放大效應至今仍在發酵。即使在毛去世37年後,今天在中國評價他,完全置身事外的“歷史角度”並不容易做到,因為我們至今仍處在“毛澤東時代”千絲萬縷的影響中,對他的評價會或多或少受利益及價值觀的干擾。
但客觀總結中國社會對毛澤東的評價,我們須承認,非常流行的“七分成績、三分錯誤”說法,代表了大多數中國人對毛的主流認識。隨著“文化大革命”的遠去,多數中國人對毛所犯錯誤的感受與對其功績的認同不斷平衡。毛澤東是曠世偉人的評價在中國社會具有強大根基,一些罵他的人認為毛澤東已經在中國社會“臭了”,僅僅是這部分人的幼稚狂想。
外部世界對毛的各種評價也大多具有直接的利益相關性,因為毛領導的革命對世界也帶來直接和間接的改變。人類要對毛澤東做一個客觀評價,會比中國社會來得更晚。中共政權今天和今後的表現對此至關重要,因為這些表現與毛的開創撇不開關係。
我們今天能夠大致看清的是,毛領導中共帶領中國實現了真正的獨立自主,推動中國走向建立完整工業體系的發展道路。此外他把中國帶入世界核大國俱樂部,並且在晚年戲劇性地打開紅色中國同西方世界發展關係的大門。他為其後的中國改革開放提供了一個可以堅實踩上去的肩膀。他個人的領導風格有嚴重的歷史局限性,這是他在身後飽受輿論批評的主要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