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亞中:以“三好四給”推動兩岸工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03 00:31:46


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
  中評社香港12月3日電(記者 林艷)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日前在清華首屆論壇發表總結講話,他表示,會議與會者就會議的主題“兩岸經濟合作的社會效應與政治影響”及“亞太經濟一體化與台灣涉外關係”做了非常詳盡的分析,討論也很熱烈。引言人及與談人都對自己一方在兩岸關係中思維及政策的缺失做了反省與檢討,也向對方提出具體的建議,是一次極為成功的研討會,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具有實質性的思想貢獻。

  張亞中以五點陳述他的會議總結:

  第一、兩岸自己要先“上進”。張亞中說,台灣在討論兩岸關係與亞太經濟一體化的關係時,應做到兩岸經貿關係與亞太經濟區域參與並重,以開放的態度推動兩岸經貿交流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而不是“先兩岸後國際”或“先國際後兩岸”的爭議,而必須以“先自我經濟提升”,“先做好開放準備”的心態及作為來因應自由貿易的時代。台灣不可能老是期望其它經濟體為台灣開放,而台灣自己卻保守封閉。簡單地說,在討論要“西進”、“南進”時,台灣自己必須做到“上進”。如果自己沒有經濟力量,自己缺少開放心胸,國際社會是不會等台灣的。

  第二、兩岸目前存在“唯心”與“唯物”的鬥爭。張亞中說,兩岸關係現在面臨一個結構性的難關與挑戰,也就是涉及價值身分的“認同”與物質利益的“經濟”間的較勁,一個是精神認知,一個是物質利益,也就是“唯心”與“唯物”的鬥爭。台灣從1990年代中期起,進行認同分歧的史觀教育,受過“去中國化”史觀教育的青年,今年正好已經三十歲了。從民意調查顯示,這一群19-29 歲的青年,他們對於兩岸的認識,有大約三分之二,已經不僅是“一邊一國”,而是“一邊一族”的“兩族兩國”認知了。尋求“選票極大化”又是台灣目前民主政治的現象,只要愈來愈多的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政黨也在認同問題上愈來愈媚俗,而不敢挑戰這個趨勢,而媚俗的結果 又轉過來促使認同再分歧。從2008年馬英九執政以後,台灣民眾在身分認同及統獨認同的趨勢相較於陳水扁時期更為嚴重,就可以看出這個相互影響的現象。

  張亞中說,相對的,大陸是把“經濟”做為大陸發展及對台工作的多功能工具。中國大陸要和平崛起,先決條件就是經濟發展,兩岸經貿互動有助於大陸的經貿發展,台商在1990年代即為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另一方面,大陸雖然的確在經濟上給了台灣一些“讓利”的措施,但是也會有人認為,大陸是讓台灣對於大陸產生經濟依賴,以有利於兩岸融合的政治意圖在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