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一輪改進,ofo與摩拜在產品形態上已經大為趨同:ofo變“重”被加固,摩拜變“輕”更便宜。此時,橫亘在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只有GPS和智能鎖這兩點上。
按照摩拜的邏輯,由於配有GPS,用戶可通過軟件尋找單車,相比之下,ofo只能通過盲找,效率相對低下。另一方面,摩拜的智能鎖相比ofo的老式機械鎖造價更高,但在防撬、科學計費上優勢明顯。
即便在成本大幅壓縮的摩拜Lite版本上,這兩點特色也沒有被砍掉。摩拜創始人胡瑋煒此前甚至告訴騰訊科技,GPS和智能鎖將會是摩拜一直堅持的東西。
ofo則有著自己另一套邏輯。
張巳丁說,在當前的發展階段,沒有GPS和機械鎖是降低成本的一種有效方式。為了應對這種精簡帶來的不便,ofo目前只將車投放到上地和西二旗兩個地域,並按照平均每個師傅大約負責350輛車的方式進行人工維護。
“我們將這些地域分成很多個小區塊,由於自行車一般都騎不太遠,大部分ofo經過部分騎行後還是會落在地域的另一個區塊內”,張巳丁表示,這種劃分後,接著進行人工調配,可以保證某個區塊的相對高密度覆蓋,從而解決用戶的找車難問題。
但在這套邏輯下,車輛的數量和對應負責的人都將會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或許這也正是ofo短期內只做部分地域投放、而摩拜剛進北京就投放全城的原因。
不過,這種差異化可能也不會持續太久。張巳丁一直向騰訊科技強調,當前ofo的形態只能說適合當前的發展階段,至於之後,會有相當大的變數。現在可以坐實的是,ofo已經在測試帶有動態密碼的智能電子鎖;而新增GPS功能,在高成本的人工壓力下,可能也正被ofo放上了日程。
“殊途同歸”,這個詞在ofo與摩拜的創始人口中都有過提及。也許這是共享單車最易見的一個將來。
火拼?合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