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佳元:倫敦奧運會日本代表團團長上村春樹表示,日本隊目前的實力可確保10—12枚金牌。而實現世界第五的目標大概需要斬獲15枚金牌。上村還對日本的優勢項目進行了具體分析,金牌點集中在柔道、摔跤、體操、游泳、田徑等項目上。
薛原: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參加奧運會的目標是保持第二集團領先地位。當時,第一集團是美國、蘇聯和德國。這種格局在悉尼奧運會時出現鬆動,中國的表現越來越強勁,直到北京奧運會攀上巔峰。而倫敦奧運會,也許很難出現“一家獨大”、遙遙領先的局面,“多極化”可能是世界體壇的發展趨勢。
模式 體育坐標多元 相互取長補短
王繼晟:對金牌的預測是話題之一,實際上,北京奧運會之後,國人看待奧運的視角也趨向多元。比如,雖然中國登上了金牌榜首位,但並不能因此證明已經是體育強國。體育強國應當是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並駕齊驅,增強全民體質、發展體育品牌、培育體育文化等,多元化的坐標,一樣都不能少。
範佳元:世界各國各地區體育發展的水平和模式雖然各有不同,相互之間也會取長補短。比如,中國體育需要完善舉國體制,包括更多關注運動員的全面發展和長遠利益。而日本則在國家層面增加了對培養奧運選手的投入,其中也有些“舉國體制”的思路。
今年2月,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通過了首個根據《體育基本法》制定的《日本體育計劃》。主要內容包括“夏季奧運會躋身前五、冬奧會躋身前十”的目標,提高兒童身體素質和確保體育團體運營透明度等。這項計劃對於日本體育算是“跨時代”的舉措。以前,日本選拔運動員是從大學開始的,而《日本體育計劃》公布之後,日本奧委會把培養專業運動員的年齡降低到10歲。5年前,日本建立了國家訓練中心,改變了國家隊沒有專門訓練場地的現象。中心建立以後,包括乒乓球、擊劍、摔跤等項目都在這裡訓練。除了已經成年的選手,國家隊還將選擇有潛力的青少年,在中心進行重點培養。白天隊員們在附近的學校上課,剩下的時間在中心訓練。這樣的模式和中國的訓練模式相近,但是並不完全一樣。
另外,由國家負擔的“日本團隊多功能支援事業”的預算額,2010年達19億日元(約合1.5億元人民幣),是前一年的6倍。該項事業指定了15個在奧運會比賽中有望奪取獎牌的競技項目,被命名為“目標競技”。
劉碩陽:實際上,英國也有自己的“舉國體制”。據《每日電訊報》透露,英國為了在倫敦奧運會上奪得更多獎牌,從體育彩票收入中拿出大筆資金支持各運動隊。除了足球等少數職業化的運動項目,英國參加奧運會的大多數運動員都是業餘選手,這也就意味著這些運動員因忙於自己的工作,凑在一起集訓的時間非常少。為了在倫敦取得更好成績,英國對有望奪得奧運獎牌的隊伍給予了豐厚的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