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 |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電/時隔14年,古老的北京城再次站在奧運盛會的起點上。12月15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組委會成立這天,北風洗塵,站在北京奧運大廈,十幾公裡外的西山清晰可見。
“中國印”連同“Beijing 2008”的標志依然掛在奧運大廈上,面向車流汹湧的北四環。從這裡往東4公裡,為2008年奧運會而建的“鳥巢”在斜陽下閃著金屬的微光。
7年時光,這些鋼鐵建築不動聲色,見證著中國體育生動有力的變革。“鳥巢”,在這個夏秋曾為“中國速度”沸騰,也曾注視26000多名普通跑者成功挑戰42.195公裡的馬拉鬆全程。以“鳥巢”為核心的奧林匹克中心區,上演過各類高端賽事,也成為全中國最熱火朝天的民衆健身場。
北京奧運會物質遺產構築的時空,濃縮了中國競技體育的價值觀之變,中國體育戰略從精英到全民之變,中國體育理念從事業到產業之變。體育觀的更迭一邊驅動著中國體育回歸本源,一邊埋下富礦等待開掘。中國體育的面孔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表情生動、活力迸發。
競技體育的價值觀之變
2008年8月18日,劉翔那張七分神氣三分傲氣的面孔不見了,代之以一副凝重、痛苦的表情。面對他尚未出師便走下賽道的背影,數萬張或愕然或疑惑,或憤怒或悲傷的面孔,共同釀造了“鳥巢”裡驚人的死寂。
這個畫面和51金的豐收,分別代表了中國競技體育巔峰的陰陽面——一邊是單屆奧運金牌總數第一的歷史性成就,另一邊則是基礎大項田徑、游泳和以足球為代表的全球性職業項目的落魄。或悲或喜,亦悲亦喜,反差如此之大,讓民衆在悲喜間糾結。
從兵敗漢城到北京大捷,20年間,中國在“奧運戰略”的指引下大步流星成為競技體育的金牌大國。當金牌不再稀缺,當金牌數與大國之尊的關聯度不再那麼緊密的時候,隨之而來的是對金牌大國的理性反思。另一方面,劉翔的“鳥巢”退賽和倫敦奧運會羽毛球女雙的消極比賽,分別引發了關於“金牌觀”和體育精神的激辯。更加接近奧運精神內核的榮譽觀成為社會普遍共識,也成為中國競技體育轉型的重要推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