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走出去”,“請進來”也是中國乒乓球國際推廣計劃的重要部分。歐洲乒協對此很配合,精心選派了一批有潛力的年輕選手,如杜迪安、斯蒂芬•諾娃等到中國進行訓練,而國內頂尖教練劉國梁、施之皓等都與外國球員進行過大量技術交流。
羅馬尼亞隊的薩馬勒正是得益於“請進來”計劃到中國參加過訓練。面對中國的大學生選手,她說:“她們打得太專業了,打敗我們其他球隊很容易。”
當然,國球的“養狼計劃”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來自華東理工大學的女乒教練臧玉瑛說,海外乒乓球的實力確實不斷提高,中國隊現在要想奪冠也不是說就那麼容易,還是要付出很大努力的。
但實力懸殊仍然改變不了中國獨舞的局面,與其說是“養狼”,不如說是“放羊”。或者說,建立在金牌戰略上的“養狼”,本質上就是“放羊”,因為根本上我們的目的恐怕不是讓狼吃了自己,而是為了自己吃起來更爽快。
一邊是“獨孤求敗”的競技成績,一邊是“養狼計劃”的國際推廣,國球自身帶來了很多矛盾:既想在賽場包攬金牌保持霸主地位,又想讓乒乓球在全世界推廣普及;既想通過通過養狼計劃推廣乒乓運動,提高海外水平,又擔心海外兵團坐大影響中國的霸主地位。這樣的自我矛盾,自然就成為了麻秆打狼,兩頭害怕。
國球“輸不起”,去年在莫斯科世乒賽上,新加坡女隊靠著“海外兵團”爆冷從中國女隊手中奪走了連續保藏18年的考比倫杯,一時“莫斯科失利”成為懸在中國女乒頭上的一把劍,被認為是“永遠的痛”。
時隔近一年,範瑛坦言,“對於女乒團體賽而言,莫斯科失利後,隊裡壓力還是比較大。”
然而,給國球壓力的不僅僅是體制,還有中國的觀眾。在男子團體決賽中,第三場雙打中國對苦戰五局還是丟了。記者在現場聽到的聲音是:“中國隊太不應該了,搞得比賽拖了那麼久”。
試想,如果對手永遠只是競技場上的“配角”、“綠葉”,我們又如何奢望這項運動能得到別國球迷的追捧,又何談國際推廣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