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8日電/去年11月,本版推出系列報道“把脈青少年體質”,探尋中小學生體質下降的深層次原因和解決之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與中小學生情況類似,我國成年人和老年人的體質情況也不容樂觀。
《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數據顯示,2010年國民體質綜合指數比2005年降低0.36個百分點,成年人、老年人超重率與肥胖率持續增長。國民體質下降有多種原因,但缺乏鍛煉尤其是缺乏科學的健身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每天早晚的城區街角,已經步入中老年的人們通過跳舞和太極等鍛煉身體;每個大學的操場,課上或課餘,也總有不少學生們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甚至在社區的空地上,也時常可以看到孩子們追逐嬉耍,較量一下誰是未來的“博爾特”,誰是以後的“羅納爾多”。生命在於運動,而這些運動的痕跡,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也隨處可見。但在這幅場景中,處於人生黃金年齡的青壯年人群似乎成了旁觀者,比起運動、健身等詞匯,過重的工作負擔和心理壓力、紊亂的作息規律離他們的日常生活要近得多。
去年8月,上海市統計局的一項調查印證了這一現象。在18—30歲、31—40歲、41—50歲年齡段的人群中,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每周鍛煉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半小時)的人數比例分別為26.2%、27.2%和38.1%,這個數字,不僅低於《全民健身計劃》中的要求,較之老年人也有不小的差距。同在去年公布的,還有全國及各省、區、市的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雖然各地方的具體數據有所差別,但青壯年肥胖率、超重率持續上升,卻呈現驚人的一致。去年9月公布的《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就顯示,2010年,成年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2.1%和9.9%,比2005年分別增長了3.0%和1.9%。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國民體質研究庫成員何仲愷認為,雖然造成成年人尤其是青壯年肥胖、超重的狀況有許多不同方面的原因,但缺乏鍛煉是主要原因。
沒時間 沒必要 沒興趣 疏於鍛煉原因各異
至於為何不去鍛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從事媒體行業的沈先生表示,加班對自己來說是家常便飯,上下班還要乘地鐵往返於北京的東、西三環之間,下班時間晚不說,擠地鐵就使得自己身心俱疲,有時甚至連基本的休息時間都無法保證,這種情況下要擠出時間與精力來鍛煉身體,實在是勉為其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