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球星並非萬能
一批身價不菲的大牌球星登陸中超,確實提高了聯賽的受關注度,也提高了球隊實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恒大,孔卡、穆裡奇、克萊奧和巴里奧斯等球星的加盟,使恒大在中超和亞冠賽場上取得了上佳的戰績。與此同時,這些球星的高超球技也讓廣州球市空前火爆,場均觀眾人數都在4萬左右。
但我們也應看到,通過“燒錢”引進的大牌球星,並非都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申花雖然有阿內爾卡、德羅巴和莫雷諾,但目前的成績仍徘徊在中下游。富力也陷入過連續9場比賽中8場不勝的尷尬境地。曾經闖蕩德甲的巴里奧斯,如今也未完全玩兒轉中超。
值得一提的是,中超俱樂部“燒錢”引進的外援多以進攻型球員為主。中超射手榜上,目前排名前8的球員都是外援,排名前20的球員中只有4人是中國球員。嚴峻的現實是:一些俱樂部寧願花大錢引進外援,也不願意培養本土前鋒,從而使本土球員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從長遠來看,這種走捷徑的方式不利於中國足球水平的提高。
應培養“自我造血”能力
一些中超俱樂部不計成本的引援,在一定程度上攪亂了轉會市場規則。為了招攬到大牌外援,某些俱樂部根本不考慮他們的“性價比”,肆意將其身價抬高很多,從而慣壞了一些球星。一位在德甲效力的球星曾接到過中超某俱樂部的邀請,開價年薪300萬歐元。而如果這位球星繼續留在德甲,年薪不會超過200萬歐元。
在引援方面,我們的近鄰日本是一個絕佳的範本。在職業聯賽初期,日本J聯賽也曾依靠“金元政策”網羅過世界足壇的多名球星。這些球星不僅提高了J聯賽的競技水平和知名度,而且給日本足球注入了現代足球的發展理念。如今的J聯賽已不再需要大牌球星這塊招牌,而是走上了良性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近年來,日本引進的大牌外援越來越少,向歐洲輸出的本土優秀球員越來越多,這說明日本的職業足球俱樂部已具備自我造血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