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除此之外,不論俱樂部還是球員,都有同樣的疑問——為什麼俱樂部還未對球員的體能狀況表示不滿,不給球員發工資的中國籃協,卻要設置這樣一個門檻,並因此引來中國籃協越俎代庖的質疑。
據記者了解,在歐州籃球界和NBA,確實都有類似的體能測試,但都由俱樂部自己進行,通過相關測試去看隊員是否達到俱樂部的要求。按說中國籃協雖然有責任督促各俱樂部認真訓練,但確定一名球員是否有資格參加CBA,本該由俱樂部說了算。但之所以非要搞集中測試,除了對球員體能狀況不滿,恐怕與擔心各俱樂部自主測試時不會嚴格把關亦有關係。況且,中國職業球員確實存在職業意識不強的情況,休賽期並不會像NBA或者歐洲球員那樣,依然保持一定強度的訓練。
不過,中國籃協看似嚴格的體能測試,似乎並非想象中那麼嚴格,甚至難逃“走過場”之嫌。據記者了解,昨天中國籃協就收回了赴成都採訪此次體能測試的媒體記者的採訪證,今天的力量測試全程封閉,一些項目的補測也同樣不對媒體開放。而且補測不設次數限制,個人申請的補測隨時可進行,以致出現“正式測試不過,補測大量過關”的情況。中國籃協在體測前曾明確表示,不達標就拿不到參賽資格,但如此封閉的測試到底能否不流於形式,又難免引人遐想。諸多的抱怨和爭議,讓人不禁要問,體測究竟是為了中國籃球的未來而設,還只是一場中國籃協在奧運戰略下搞的“應試教育”?(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