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倫敦奧運結束後,中國羽毛球男單頭號人物林丹便開始了“單飛”的各種“嘗試”。先是拒絕與國家隊贊助商李寧續簽,而後又與阿迪達斯等世界級品牌接觸。最終,在今年亞運會前與尤尼克斯達成了協議,並在亞運會期間嘗試使用該公司的裝備上場比賽。
北京青年報報道,而就在上周日結束的中國公開賽上,林丹再度向媒體透露:將在12月份召開正式的新聞發布會,屆時將會有一個具體的答案。這似乎意味著林丹在中國羽毛球隊中成為“單飛”第一人已幾近事實。不過有意思的是,就在林丹頻頻做出上述舉動時,中國羽毛球隊卻從未就此給出過支持或反對的回應。不難看出,林丹“單飛”至少到目前還存在懸念。
學李娜?各自環境不相同
有人拿林丹的“單飛”嘗試與網球的李娜相提並論,單就兩人在國內的影響力和成就,的確是不相上下。但殊不知這兩個項目在中國的生存環境大不相同,在中國羽毛球項目上要想實現“單飛”難度極大。
所謂“單飛”,無疑是脫離開傳統的國家隊體制。自己尋找贊助商、聘請教練及保障團隊、租用場地、安排訓練,自己分配比賽獎金等。羽毛球在國際上屬二三類項目,其普及度、影響力均無法與網球相提並論。但在中國,羽毛球卻有著輝煌的成績和地位。同樣,中國羽毛球的訓練質量、生存環境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最高水平。
相比之下,中國網球的水平在世界上屬於低檔次,缺少的正是高水平的訓練團隊和環境。李娜“單飛”,可以在世界範圍內聘請最好的教練及保障團隊,安排更多的高水平比賽,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實力。李娜的成功證明了走出去、到世界上網球水平發達國家去訓練和比賽,是提高中國網球個體成績的唯一出路。網球“單飛”是以低就高,而羽毛球如像李娜那樣“單飛”,則是以高就低,有可能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