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的興起,讓跑步變成一種可以分享的社交方式,記錄健身數據、定制訓練計劃、相互點贊、約跑等讓跑步樂趣陡增。作為一名資深跑者,王先生十分願意在微信朋友圈和運動App裡“打卡”秀跑。他說,這不僅僅是一種炫耀心理,更是對自己的督促和鞭策,“我希望讓大家看到自己堅忍不拔的健康形象,既然我‘曬’出來了,就一定要堅持下去。”
對於舉辦者和贊助商來說,馬拉鬆還是一個不會賠錢的項目。跑友全年性的訓練參賽周期、數百萬人次的參與規模以及衆多跑步俱樂部、運動裝備、App產品所構成的商業閉環,讓跑步成為體育產業新的“藍海”。在采訪中,很多跑友對運動裝備的選擇頗為講究,代表性的說法是:“合適的裝備是科學跑步的第一步”。
而對於賽事舉辦地而言,每場比賽轉播都是一部超長的“旅游宣傳片”,每一塊紀念獎牌都是一張移動的名片。本屆成都馬拉鬆在路綫上設置了8個音樂加油站,用川劇、搖滾、說唱等形式,把“金沙文化”“三國文化”和熊貓主題搬上舞台。賽事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比賽把馬拉鬆魅力、成都歷史文化、城市風貌展示出來,對於贊助商、城市、跑友和市民來說,這是多贏的”。
讓更多人通過馬拉鬆賽對運動健康感興趣,并願意參與到全民健身中來,是各地地方政府舉辦賽事的重要目的之一。成都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組織不少於2400場全民健身活動,通過體育健身促進市民體質提升。為此,成都市計劃建設500公裡天府綠道,供市民跑步健身。到“十三五”末,成都將實現全民健身場地全覆蓋,公共體育服務半徑實現“城市15分鐘健身圈、農村5公裡健身圈”。
“當今馬拉鬆已經超越體育本身,集經濟生產力、文化傳播力、社會親和力和政治影響力於一體,成為一項綜合性民生工程,對促進健康中國戰略意義重大。”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杜兆才說,馬拉鬆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城市,引領著中國人運動健康觀念發生可喜的變化。(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