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查濟油菜花馬拉松4月1日鳴槍開跑。(主辦方供圖) |
中評社北京1月5日電/2018年已經到了中國馬拉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在新舊階段的歷史交匯期,只有直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中國馬拉鬆才能跑得更快、更遠、更健康。”
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馬拉鬆繼續以傲人的速度奔跑著。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11月2日,當年已舉辦的馬拉鬆賽事(AB類賽事,路跑800人以上,越野300人以上)合計1072場,參加人次接近600萬。
伴隨著馬拉鬆賽事的持續井噴,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日益凸顯。2018年蘇州(太湖)馬拉鬆“遞送國旗”、南寧國際馬拉鬆“拉拽衝綫冠軍運動員”、深圳南山半程馬拉鬆比賽“抄近道”等負面事件更是將中國馬拉鬆推向風口浪尖。可以說,缺乏規則意識的跑者和辦賽方,正透支和損害著中國馬拉鬆運動的品牌和文化。
面對中國馬拉鬆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王楠1月3日在第三屆中國馬拉鬆博覽會現場表示,這是中國馬拉鬆快速發展必然經歷的“成長煩惱”,而協會也將針對這些問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出台更多配套政策,保障中國馬拉鬆快速健康發展。
中國馬拉鬆遭遇“成長煩惱”
從中國人均GDP超5000美元的2011年起,中國馬拉鬆的發展勢頭開始顯現,并連年快速增長。特別是2014年以來,在中國田徑協會大力貫徹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政策要求,取消馬拉鬆等賽事審批後,中國的馬拉鬆賽事更是如雨後春笋般遍地開花,截至2018年底已覆蓋超過全國70%的地級市。
高速增長的態勢也給成長中的中國馬拉鬆帶來一些問題:賽事發展難以滿足跑者日益增長的參賽需求,賽事管理難以跟上跑者幾何式的增長速度,賽事組織者和參與者對馬拉鬆文化的認知參差不齊……這些問題致使馬拉鬆賽事“槽點”頻發,使馬拉鬆這項體育運動,頻頻上升為社會話題,被推到輿論的制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