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體育明星的管理機構主要看中的是運動員獲得高校文憑的意義。國內不少省市區的體育運動技術學院或體育學院曾經是運動員解决文憑問題的主要機構,但隨著體育社會化和產業化的進程加快,不少運動員對非體育類專業的興趣增強,認為拿一個經濟或法律、新聞等學位有助于自己今後在體育經濟、體育法、體育新聞等行業就業。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的體操運動員莫慧蘭和乒乓球運動員楊影就成功地在新聞行業找到了自己退役以後發揮才能的舞台。一個在鳳凰衛視出鏡採訪,一個在CCTV解說國球;
第三就是體育明星自身主要看中的是名牌大學對於擴大自身社會影響的作用。這種現象主要指那些選擇名牌大學而非體育院校就讀的體育明星。他們希望自己戴上某名牌大學的校徽能夠給自己臉上貼金,甚至想借機擺脫“沒文化”的形象。清華、北大、人大等名校吸引眾多體育明星就讀或許就與體育明星的這種心態有關。需要明確的是,其實體育明星和高校之間的這種聯姻很像體育明星為企業品牌代言的合作。
中國校友會網、《大學》雜誌和21世紀人才報聯合發布《中國奧運冠軍調查報告》指出,我國高等院校培養出的奧運冠軍非常少,奧運冠軍多是獲獎後到高校深造。由於體育明星的稀缺屬性,大學往往破格招收,體育明星則敷衍了事,這使得他們的高學歷更像是針對體育成績的額外獎勵,搞笑者並不少見。據《新京報》的調查,奧運冠軍鄒凱(微博 博客)在接受採訪時不知道自己讀大幾;跳水女皇郭晶晶自2002年就進入中國人民大學讀書,始終沒有拿到畢業證。奧運冠軍王軍霞透露,自己曾上過四年大學,在遼寧大學讀了兩年,又在中國人民大學讀了兩年,但都沒有拿到畢業證書,現在的最高學歷畢業證來自遼寧體校,這是所中專學校。
本次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清退楊威、高淩等人並非個案。來自新京報的消息說,在此前的2006年,劉國正從上海交通大學退學讓人一頭霧水,其真正原因是因為劉國正同時“劈腿”又成為北京體育大學的學生。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說,這樣的現象很普遍。目前,國家體育總局各種體育項目的訓練基礎遍布全國各地,當這些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的冠軍獲得者進入各地的訓練基地以後,當地高校很願意將冠軍們錄入高校,給自己的學校添光增彩的想法昭然若揭。這也就形成了某冠軍今天是A校的學生,明天又被B校納入其中的現象。
社會質疑體育明星拿榮譽換文憑
對於奧運會冠軍或世界冠軍的運動員上大學,不少網民發出質疑,認為這有損教育公平,是在拿他們的榮譽和名氣在換取名牌高校的文憑。從絕對的意義上說,這些質疑是有道理的,但與官員、老總、演員們拿權力、金錢、名氣換文憑的情况相比,這些體育明星的上大學總顯得更公開和透明些。
易劍東說,“我擔憂的不是這些體育明星們進入大學讀書的合法性遭到質疑的問題,而是他們究竟能夠通過上大學得到什麼?”易劍東認為,决定一個運動員上大學能夠獲得什麼的因素不外下列兩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