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2日電/尚未解決溫飽是很難顧及體育的,像中小學生那樣被沉重課業壓得喘不過氣,也無暇涉足體育。根本改變這兩種狀況,是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解決的問題
小康,先人憧憬,今人追求。
時代發展,人們對小康的理解不斷豐富,從經濟水平擴展到社會狀態。物質生活水平是必不可少的衡量標準,精神生活質量也是小康的有機組成。沒有活躍的體育活動,算不上文化繁榮,那樣的小康也就不足斤兩。
上周,筆者應邀參加一項主題為休閑發展的論壇,由《小康》雜誌社主辦,足見休閑與小康在概念上密切關聯。休閑的說法聽上去很優雅,演講者推出諸如休閑城市、休閑產業、休閑體育等新詞,雖然沒說清內涵何所指,但足夠時尚。
我以為,休閑應指一種狀態。當人們的勞動強度減輕,特別是體力支出在勞動總量中比重降低,有了較多可支配的餘暇,這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使然,不宜以自然地域或行業界別劃分休閑與否。人類的祖先是有休閑的,後來,生產方式趨緊,生活節奏加快,休閑受到擠壓,漸成奢侈。相信建成小康社會之時,人們會有更多休閑的條件,用體育、文化活動充實其間,使身心需求得以滿足。
拿體育來說,起碼的條件是有錢有閑。尚未解決溫飽是很難顧及體育的,像中小學生那樣被沉重課業壓得喘不過氣,也無暇涉足體育。根本改變這兩種狀況,是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解決的問題。時下,有閑比有錢更難得,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社會群體一直以老年人居先,便是明證;而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一再下滑,又從另一方面證明建設小康社會還有很多而且很難的事情。
體育活動是一種積極的休閑形式,男女老幼都有條件和機會享受體育公共服務,觀賞競技,參與健身,那樣的生活狀態誰不向往!(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