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職業拳擊警惕“水土不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3 06:57:43


 
  “職業拳擊賽在澳門能吸引更多觀眾,一切由市場說了算。”言語中有絲羨慕的劉剛,一直以來憑一己之力去實現成為中國唐•金的夢想,協辦單位屢次“出爾反爾”和贊助資金的反覆,讓他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賀歲杯經過“精心包裝”,0.75的收視率比中超日常賽事“略有勝出”,在知名體育營銷專家張慶看來,算是“近幾年來比較專業的賽事”。張慶表示,看一場拳擊賽是不是“草台班子”,除了觀賞性和組織規範性達標外,商業收益也是標準,而劉剛曾透露,這場比賽“門票僅收入幾千元”。

  “從最初幾千元到現在上百萬元,他的收入在全球同級別裡算高的。”作為經紀人,只有熊朝忠赴對手之約參賽時,劉剛才能從對方支付給熊朝忠的出場費裡分成,其他情況則由劉剛想辦法“創收”,他嘆了口氣說:“經濟壓力依然很大。”

  鄒市明也曾對記者表示,以前 “什麼都不用操心”,而現在“要學會為生活盤算了”。經過一年穩扎穩打,李勝透露,“現在基本能讓他在職業道路上自食其力。”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鄒市明看似堅強的靠山,更多是想透過這位奧運冠軍來打開中國市場,如果表現不如預期,他的“職業前途”也容易中斷。

  “中國特色”的職業化土壤

  “我很擔心鄒市明的模式只是空中樓閣。”李勝認為,鄒市明在美國知名度遠沒到觀眾會花69.99美元買一場拳擊賽在家看的程度,即便已和HBO“扯上關係”,但除非像帕奎奧那樣能幫電視台賣掉付費電視節目,否則拳手不會得到分成,“我不認為中國職業拳擊能達到應有水平,在電視或媒體版權模式取得成功前,沒有商業模式支撐,前面賺的都是吆喝”。

  李勝的危機感源於“中國的職業體育模式很奇特”。門票、電視版權、授權產品銷售和贊助是職業體育比賽收入的主要來源,“國內體育賽事門票收入基本能忽略不計,電視版權的銷售在中國舉步維艱,鮮有體育項目的這項收入能像歐美國家那樣占到總收入的1/3甚至一半以上”,至於授權產品的銷售,強如CBA和中超,“也可忽略不計”。贊助幾乎是支撐國內職業體育唯一的收入來源,贊助商首要考量賽事在電視等媒體的曝光度,“所以國內會出現為了拿到贊助,推廣人只能貼錢去找電視台做推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