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各異,平時各忙各的,跑團成員以微博或微信等線上形式互動。不過,這並沒讓大家產生太多生疏感,一旦相見,他們開著玩笑,如同老朋友。閆石說,圈子裡,跑友之間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相互鼓勵。“我們一起參加馬拉松賽時,途中互相打氣,終點互相等待,大家一起完賽,就像合作打了一場勝仗。”
騎行送菜 播撒綠色健身理念
低碳、綠色、環保,如今不少健身愛好者愛上自行車騎行。不久前的一個上午,陳亞萍騎車趕到北三環馬甸橋附近,網名為“安妮”的她是鐵刷自行車俱樂部的會員,這次是為參與一個“單車送菜”的公益騎行活動。騎行一路暢通,她僅用20分鐘,就將蔬菜送到一名客戶家中。
由於最近車輛單雙號限行,通州區某綠色蔬菜基地的高老板為無法及時將蔬菜送至客戶家犯愁。高老板也是鐵刷自行車俱樂部的會員。於是,騎友們幫他出了個主意:讓騎友們騎車幫忙送菜。建議的帖子在朋友圈裡得到熱烈響應。約好時間,高老板將50多箱蔬菜從農場運至馬甸橋附近,再由幾十名騎友騎車送到客戶家中。
“這樣不僅鍛煉了身體,又傳遞了低碳出行理念。”陳亞萍說。
專家觀點 體育不僅僅是健身
體育社會學家、華南師大體育科學學院教授盧元鎮認為,現在的體育參與,特別是社會體育,往往不是個人行為,而是社會行為。比如有不少人買了跑步機,卻沒用過幾次,寧願到健身房找一幫朋友一起鍛煉。反過來說,體育的功能不僅僅是在健身,還有一項“健群”的功能。體育社交的概念,現在逐漸為人們所接受。過去,體育活動往往是單位組織,現在單位之外的體育活動,就依靠社交圈來組織了。尤其隨著微信、微博等的出現,“體育社交圈”正呈現出爆發增長的趨勢。
談及“體育社交圈”的未來發展趨勢,盧元鎮表示,目前形成的不少圈子仍屬於鬆散的初級形態,一些堅持不下來的,會最終散掉;效果好的,就會保留下來,逐漸向正規化的社團發展。“就像滾雪球,發展好的越滾越大;不好的,滾不動了,就散了。”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