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與運動員是體育競賽表演業的核心。體育明星帶來的經濟效應是顯而易見的,最直接的表現是門票、版權、體育用品、代言產品等銷售的帶動。同時,明星運動員對於運動項目的推動作用不可忽視,就像姚明之於中國籃球,李娜之於中國網球,中國搏擊需要一位够分量的明星運動員,反哺賽事IP和搏擊產業,促進整個產業鏈的成熟。本土搏擊賽事通過過去幾年的探索,終於發現以江湖野路子滿足大衆獵奇心理,一味鼓吹民族情結的造星路徑行不通。中國搏擊需要有實力,站得上國際頂級舞台的選手。
造星的最終目的,是吸引大衆廣泛地參與到搏擊中來。而專業的搏擊培訓,就是將“看熱鬧”的觀衆轉化為固定粉絲的“鑰匙”。
UFC在中國的運營方,Endeavor巍美音樂與現場娛樂副總裁賀雲波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擁有15000所武術館校,1000萬武術學校在校學生,6000萬-8000萬習武者, 約3億搏擊及武術運動愛好者。依托群衆基礎,UFC體育館將開設面向全年齡的MMA訓練課程,并聘請職業MMA選手作為教練,為普通群衆和家庭提供專業訓練。泰拳、巴西柔術、踢拳、拳擊、綜合格鬥、女子自衛術等知名的UFC課程也將在UFC體育館中開設。UFC體育館(上海)即將開業,將會使得身邊越來越多人了解、參加到這項運動中。
除了專業化培訓,另一個推廣搏擊運動的切入點是:競技項目健身化。
在談到中國搏擊項目的不足時,賀雲波認為:“搏擊在中國還不是一個主流項目。大部分人想到搏擊還是會和暴力聯系到一起。”搏擊需要更安全、更親近大衆的推廣方式。將搏擊與都市人的健身需求結合在一起,就是可行的辦法。
《2018健身行業數據報告》顯示,喜愛搏擊課程的健身用戶占42.6%。對於沒有太多訓練基礎的都市白領來說,無拳套的BodyCombat、24kicks的輕格鬥、拳套和拳袋齊全的b-monster,可以使他們在發洩的同時兼顧健身。此外,搏擊這種“新興”的健身方式,可以讓參與者收獲更多的社交貨幣。“網紅”們在朋友圈曬得最多的運動方式就是搏擊。
目前,《昆侖決》已經通過品牌加盟的方式推廣搏擊健身業務,在全國範圍的健身房中增設《昆侖決》的搏擊內容與課程。
總的來說,中國搏擊產業蓬勃發展的勢頭,是政策和資本的驅動下產生的。中國搏擊產業如同一頭初生牛犢,卯足了勁闖進賽道,蓄勢待發。但用戶教育、市場培育工作尚未完成,內容、培訓課程等相關產品的供給也不完善。
——前文提到的那場比賽,結果是張偉麗將UFC草量級排名世界第七的特西婭-托雷斯壓在身下,打出連續的重拳。最終裁判一致判定其獲勝。張偉麗的排名進入UFC前十,創造了中國選手征戰UFC的最佳戰績,讓世界看到了搏擊場上的中國力量。而中國搏擊產業何時“出拳”,那一拳又能打出怎樣的力道?值得期待。(來源:新華網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