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8月8日晚,第29届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在中國國家體育場隆重舉行。 |
編輯:有數據顯示,在世界體育產業的總收入上,奧運會占4%,而世界杯則占17%。這是否證明著在經濟效益方面,世界杯已全面超越了奧運會?
朱凱:單從經濟效益這一塊來看,肯定是世界杯要領先於奧運會。世界杯屬於更純的商業賽事,贊助商的目標更集中;而奧運會有更多比賽外的崇高意義和使命,需要注重社會效益。其實兩大賽事的商業化做得都非常好,但世界杯的商業化程度肯定更高,國際足聯在賺錢上沒有“忌諱”,只要有進賬,規矩都可以放開。講究奧林匹克精神與理念的奧運會是不允許在賽場內出現任何廣告的。而世界杯則不一樣,球員們是在一圈廣告牌圍成的草地上踢球。
張濤:世界杯用商業推動賽事發展的模式無疑是成功的:冠軍獎金3000萬美元,每支球隊小組賽三場出場費900萬美元,執法世界杯,無論主裁還是邊裁,一律5萬美元……據國際足聯不完全統計,本屆世界杯期間,國際足聯的收入將超過80億美元。國際足聯的收入主要由轉播權銷售、廠商贊助、世界杯相關產品的銷售構成。其中,電視轉播權收入27億美元,廠商贊助約有20億美元,授權品牌產品銷售收入40億美元左右。
比較奧運會與世界杯純粹的經濟效益是必要的,我們也應該從更深、更廣的層面比較二者:世界杯有潛力抓住參賽球隊所屬國整個國家的目光,地域覆蓋力強;而奧運會則更像是一個競技的節慶日,每項運動的運動迷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偏愛,即便不喜歡體育,也會對本國本地區獲得的獎牌感興趣,這一點是世界杯無法比擬的;從電視觀眾的人次數量看,拿2004年雅典奧運會和2006年德國世界杯比較,分別是50億人次和39億人次;奧運會的比賽場次和現場觀眾人數要超過世界杯,但奧運會比賽是預賽決賽一起舉行,如果世界杯加上預賽階段的觀眾人次,則是奧運會所無法比肩的。
東道主 誰的“收入支出”更合理
編輯:南非為世界杯投入約43億美元,雖然官方稱預計會獲得50億美元的收益,但許多人卻在擔心“杯去樓空”後南非可能面臨入不敷出的困境。這種疑問也曾出現在奧運會身上,溫哥華因承辦冬奧會賠了數十億美元。東道主在賬面上是否真的盈利困難?這本賬該怎麼算?
朱凱:無論舉辦世界杯還是奧運會,作為東道主要想在賬面上盈利的確非常困難。所有的運動場建造、安保開銷等,國際足聯和國際奧委會都是不管的,最多只給一小部分補貼和支付一些租金。當然,這本賬要從另一個長遠的角度來算,世界杯或奧運會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國家形象、旅遊收入等都將起到推動作用,我想這也是各國不惜血本積極申辦大賽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