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席此次農運會,可謂一波三折。整個過程,儼然現代版“三顧茅廬”,不由得令人啼笑皆非。既然深圳已無農民,組委會何以一再盛情邀約,甚至不惜越俎代庖為之謀劃變通之策?顯而易見,在組委會眼中,如此區域性團體賽事的首要前提是“一個都不能少”,恰如年夜飯——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團圓的場面和氣氛。問題是,當賽事組委會將“團圓”視為第一要務的時候,是否想過如何保障其內容的質量?為了“團圓”而不惜網開一面,使得農運會大餐尚未開始,就已然傳出些許變質的味道。
一再邀請深圳出席的過程中,賽事組委會介紹:參賽運動員要求具有廣東省的農業戶口,但“村改居”後仍從事農業生產的居民,也可以報名。這樣的解釋不免自相矛盾——如果基本條件要求可以如此輕易地偷梁換柱,其本身又有什麼存在的意義?至於以醫生、教師和工人現身其中進行說服,更是令人感到驚詫——這到底是旨在闡釋農運會無界限,還是展示賽事本身已有的荒誕?
在各類體育賽事造假事件層出不窮的當下,深圳以沒有農民為由向農運會說不,本身是一個值得稱讚的壯舉,無可奈何的是,大一統的賽事安排中,這樣的壯舉注定只能曇花一現。前不久,《人民日報》披露的雲南體育比賽中諸多亂象備受關注——跳水比賽裁判中混入了健美操教師和司機等非專業人士,要金牌、安排金牌已成為公開的秘密,年齡造假屢見不鮮……當公眾譴責參賽者為了追逐成績不惜一切手段的時候,是否曾想到這樣的亂象何以愈演愈烈乃至漸成燎原之勢?公眾習慣於譴責選手造假、追問監督失察,卻很難想到追逐圓滿的賽事本身已然留存巨大的先天性疾患。廣東省農運會尚未閉幕,已有人披露其中造假內幕,這樣的結果實在是在情理之中——在這種組織者追求形式,參與者追逐成績的盛會中,兩者怎能不輕易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農民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農運會。這樣的結果,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諷刺。對於任何體育賽事而言,程序的規範、內容的質量,遠比看起來很美的形式完整更加重要,此中輕重緩急糾纏不清難免本末倒置、亂象頻出。(時間:10月26日 來源:文新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