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面對各地出現的大學生勇救落水者溺水死亡的事件,體育院校領導們的心情是複雜的。
沈陽體育學院黨委書記於曉光說,每當這類事情發生,社會上都在宣揚可貴的舍己救人精神,可是大家也應探討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大學生和中小學生不會游泳?
2月25日,於曉光在“體質強,做棟梁——2013年全國高校體育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已是教育部兩個月來第三次召開學校體育工作座談會,教育界對學生體質下滑的憂思顯而易見。用北京市教委體衛藝處處長王東江的話形容,“舌尖上的中國”亟待轉變為“腳尖下的中國”!
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在會上說,到2020年,我國設定的目標是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還有8年時間,體育不能“拖後腿”;到2020年,我國要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的行列,如何加強學校體育,使國人體質支撐起這兩個目標,是我們面臨的大而難的課題。
學校體育不能承受無限責任之重
此次座談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針對田徑、游泳、足球、排球、籃球、武術等6大項目,教育部計劃開展體育課程改革,使學生從小學到大學14年間所掌握的6大項的體育技能循序漸進。
於曉光認為,強化這些基礎項目是非常必要的。中國學校裡的現狀是,跳馬等體操項目幾乎沒有了,學生們練健美操、練體育舞蹈、練花樣跳繩,安全性有了,但是那些基礎項目可能就逐漸衰落了。
北京體育大學副校長謝敏豪認為,體操也應在體育課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廣義的體操,而不僅是健美操。他說,基礎素質的鍛煉很重要,而一味強調興趣導向,解決不了基礎素質問題。
首都體育學院院長鐘秉樞指出,體育課越來越傾向於趣味性、娛樂性、安全性和健身性,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無法得到保證,也難以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比如,體操是運動之母,能夠鍛煉身體的綜合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