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面對這塊市場蛋糕,“進口依賴症”卻困擾著國內冰雪產業。“目前國內製作專業滑雪板、滑雪服的工廠非常少,這是產業鏈上的一個缺失。”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任洪國說。像越野滑雪、冬季兩項這樣的項目,一位常年帶隊的滑雪教練坦言,“除了隊員是國產的,剩下的裝備和設施全靠進口。”產業的發展,需要參與人數達到一定規模,如今民間“冰雪熱”的興起,給了本土冰雪企業借勢崛起的契機。
冬奧“三冠王”王濛在轉型從商後,第一個項目就瞄准冰雪裝備。“一期主要以服裝生產、加工和銷售為主,二期自主研發並生產冰刀、冰鞋等體育器材。”在黑龍江省七台河市步行街,王濛指著自己品牌旗艦店的連身滑雪服說:“這些已經銷往國外了。”
“中國品牌開拓冰雪服裝市場的難度並不大,但冰雪器材又另當別論,目前基本被歐洲和美國的幾大品牌壟斷。”鮑國林認為,受限於專業性和科技含量,中國品牌想要在器材市場上分一杯羹難度不小,“畢竟,我們缺乏的冰雪基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植出來的。”
場館轉型記
偏重競技的老思路落伍,大眾健身呼喚多元服務
在滑雪圈有句戲言,不到亞布力(滑雪場)非好漢。這座位於黑龍江省的滑雪場,被視為中國冰雪運動的“金字招牌”,大部分場地經過國際雪聯專業認證。不過,經過30多年的發展,亞布力滑雪場意識到:冰雪市場的競爭時代已經到來,不能再吃老本了。
“以前的亞布力滑雪場側重於競技,索道、賓館等建設完全為比賽和專業隊訓練服務,對大眾健身需求比較忽視,後續經營和市場開發有些脫節。”亞布力滑雪場場長周軼雲說,現在全國有五六百家雪場,投資規模和客戶資源日趨上漲。亞布力滑雪場雖然自然條件出眾,但在布局、設施和配套服務上,顯然沒跟上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