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塔溝武術學校的“少林小子”們為亞運會貢獻了令人炫目的高空表演節目“白雲之帆”,一年多前,他們開始在河南模擬訓練,每天需要衝刺20公裡,三天磨穿一雙鞋。 |
地面操作要配合180位隊員在空中做動作,空中隊員騰空落下或升起時,地面的1460名拉鋼絲的操作手,必須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後退或前進。
每個在空中表演的人,在地面有相對應的7個人拉鋼絲。地面操作手一般是散打班出身,體力好,有耐力和速度。
導演組最初想過用電機來牽拉鋼絲,但電腦程序一旦出故障,鋼絲停在空中不走了,或者把鋼絲拉斷,就很可怕了。章東新說最終大家都認同,還是人工最可靠。
一年多前,河南塔溝武術學校就竪起了模擬的帆屏,讓孩子們進行訓練。2009年9月27日,陳維亞到塔溝查看排練進度,一下子被這種由鋼絲咬合在一起、上下密切協同的運作氣勢所吸引,立體和平面的團體操所顯示的巨大“衝擊力和凝聚力”,讓他決定把這些操作手也作為集體表演者露面——以前的威亞表演,“動力”總是“隱藏”起來的。
導演組駐扎塔溝,先後畫了六百多張草圖,用紅布和木條在腳手架上搭成了大雁或是山川的線條,地面也畫上線,學生就一點點找點位操練。回到宿舍後,他們還拿著小錄音機、MP3,聽訓練的曲子,靠感覺琢磨在哪個音樂點人應該跑到什麼位置。
操作手一天在地面上奔跑20公里,平均三天磨穿一雙鞋底。在導演的不斷構劃中,學生們重複著“臟、累、苦、險”的單調練習。
在一年多的訓練中,幾乎找不到一個沒有受過傷的人。有時塑料頭盔都撞成碎塊。地面操作手在人擠的時候,崴腳和傷手的最多。一位學生在78米高的帆屏上騰空下落時,操作手放繩子晚了些,他被鋼絲彈回帆屏上,下巴被鐵絲掛穿了,縫了11針。第二天要給領導匯報演出,他一聽他的位置要找人替換,就哭了,貼上創可貼又上場。還有一位學生在排練時摔倒後小指骨折,他當時把彎了的小指扳回來,繼續表演。
7月29日,參加亞運會開幕式表演的學員從塔溝移師廣州,在海心沙上的八個帆屏上進行第一次表演合成,看到整體效果,幾個導演抱頭大哭——過去一年,他們曾在塔溝的山裡,頂著“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壓力,像民工一樣,跟學生一起挖溝、鋪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