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之間之所以能夠在經濟上建立市場關係,是因為兩岸分別加入了全球資本主義分工鏈條,成為全球經濟的一部分,在全球經濟分工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並在角色分工基礎上建立起經濟關係。而德國統一前,儘管西德是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一部分,但東德屬於社會主義陣營,不在全球產業分工鏈條中,兩個德國無法以全球產業鏈條中的兩個獨立角色的身份建立經濟關係。同樣,在南北朝鮮之間,儘管韓國是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一部分,但朝鮮孤立於這個體系之外,因此,韓國和朝鮮無法以全球分工鏈條中兩個獨立角色的身份在全球產業鏈的基礎上建立市場關係。
因為沒有市場關係,統一前的兩個德國無法建立起密切的經濟關係,也同樣由於沒有市場關係,南北朝鮮也無法建立起經濟關係。沒有經濟關係的東德和西德,與沒有經濟關係的韓國和朝鮮,都難以建立起穩定的雙邊關係。南北朝鮮在開城工業區的反反覆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市場關係紐帶的支持。
二十多年來兩岸關係之所以能夠不斷發展,就是因為有了建立在市場關係基礎上的強大的經濟關係,經濟關係帶動了兩岸關係的全面發展,它不僅帶動了社會交往和民間交往,也促成了海峽兩岸政治的接觸和交往。即使在台灣方面在政治上偏離非國家關係期間,兩岸的交往也沒有中斷,就是因為有了在市場關係框架下的強大的經濟關係紐帶在支撐者兩岸關係。具有建立在市場關係基礎上的經濟關係這是兩岸關係最大的特點,也是兩岸關係不同於統一前的兩德關係和現在的兩個朝鮮關係的最根本之處。
儘管兩岸經濟關係建立於市場經濟基礎之上,但市場關係不是兩岸經濟關係的全部。在市場經濟關係之外,兩岸經濟關係還有非市場關係的成分。
首先,在兩岸市場關係中,互利局限於一定範圍內,即因台商到大陸投資所產生的經濟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後果,大陸因此獲得的經濟增長,資金、技術、管理知識和市場知識與對全球市場的了解。在兩岸經濟關係中,台灣從巨額貿易順差中獲利。但台灣對大陸企業和產品幾乎沒有開放。直到最近,隨著ECFA和隨後十幾個協定的簽訂,情況才有變化。但這種開放相對於大陸對台灣的開放也還是不對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