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4月16日上午,朝鮮在咸鏡南道新浦一帶試射型號不詳的導彈,結果以失敗告終。在朝鮮半島局勢空前緊張、大國頻繁互動的情況下,此事吸引了眾多注意力。
堤潰蟻穴,氣洩針芒,導彈發射有很多環節都不能出錯。但是,如果內部導航或控制系統受到干擾,很難從外部確定原因。同時,由於朝鮮信息處於封閉的暗箱,而且涉及核心軍事機密,因此,發射失敗的原因,外界可能永遠無法探知。但好奇難耐,猜測和推演已經開始:有所謂朝鮮故意為之、自找台階一說,不過無法證實;朝鮮方面工程技術水平較差,則肯定難辭其咎;若說僅是因為部件或焊接的瑕疵而導致的運氣差,也算合情合理;要說是美國暗中進行網絡攻擊,肯定超出多數人的想象和經驗,但卻很有可能。
近兩年來,朝鮮導彈發射失敗得太頻繁了,自行爆炸、偏離航向、空中解體、墜入大海,不一而足:2015年11月,朝鮮試圖從潛艇發射一枚彈道導彈,結果還未浮出水面就爆炸了事;2016年1月,一枚“舞水端”中程彈道導彈在發射後立即爆炸,毀壞了移動竪起發射架;2017年3月初,再一枚中程導彈發射失敗;2017年4月5日發射的導彈在飛行過程中出現故障並墜落。頻頻地失敗,其中肯定有朝鮮本身無法探知、不能克服的原因。
閃電之後才是驚雷。3年前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一個命令與兩年來朝鮮導彈連連失敗看來並非巧合:2014年,奧巴馬給五角大樓下令,加速研發一種能破壞導彈發射的網絡和電子攻擊系統,通過“主動抑制發射”行動來摧毀朝鮮的導彈。其原理在於,任何洲際彈道導彈的成功發射,都離不開網絡和電子伺服系統的支持,對此進行病毒攻擊和數據破壞,可使導彈剛一發射就立即失敗。
在2008年左右開始的美國和以色列領導的針對伊朗核計劃的秘密網絡攻擊中,使用了一種複雜的、自我複制的惡意軟件計算機程序“震網”蠕蟲,控制並損毀了伊朗核設施的工業設備:侵入伊朗工廠企業甚至進入西門子為核電站設計的工業控制軟件,奪取對一系列核心生產設備尤其是核電設備的關鍵控制權,使離心機在失控情況下不斷加速而最終損毀;同時用病毒感染監控錄像,使監控人員看到的是正常畫面,不知危險已近。對此,卡巴斯基實驗室發布聲明,“震網”是十分有效並且可怕的網絡武器原型,將導致世界上新的軍備競賽——有人稱此為第一次網絡戰爭。
那麼,美國是否有專門針對朝鮮的“震網”呢?《紐約時報》記者通過挖掘五角大樓證詞以及一些公司的公開文件,發現一個名為“發射殘留”的項目,可以在任何人按下紅色大按鈕之前,破壞敵人的系統。這種混合了舊式的電子戰和新式的網絡戰攻擊,與破壞伊朗核計劃的項目所使用的技術存在很強關聯。目前,已經有大量證據表明朝鮮遭受了攻擊。這些及類似事件,是美國深度、廣泛開發和運用網絡武器的縮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