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疫情下全球經濟呈現新特點新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21-03-16 08:27:35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電/經濟穩步復甦是各國的共同期盼,但復甦之路並不平坦。無論是新冠疫苗產能不足、分配不均,還是不同人群、不同產業、國與國之間可能出現的重大分化風險,抑或是不少經濟體正面臨的貨幣政策捉襟見肘、財政政策“無米下炊”的局面,都會加劇復甦的不確定性。疫情的“危”能否真正轉化為機遇的“機”,歸根到底取決於各國自身的奮鬥以及能否真正維護踐行多邊主義,走和平共處、互利共贏之路。動不動就搞脫鈎、斷供、制裁,搞排他性的“小圈子”,只會讓世界經濟的復甦之路變得更加坎坷。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是對各國危機應對能力、經濟社會協調能力的一次集體“大考”。“成績”如何?全球各經濟體近期相繼發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度數據給出了答案。梳理各經濟體2020年的“答卷”,可以直觀感受到疫情下各國經濟的不同表現,也可以一窺“洗牌”下的全球經濟新格局。

  本就處於微弱復甦進程的全球經濟因疫情衝擊繼續下探。世界銀行、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分別發布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區別只在於測算數據從3.5%至4.3%不等。2019年,GDP總量超過1萬億美元的16個國家中,除了中國在2020年率先實現正增長之外,其餘均為負增長。

  從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的增長情況看,正如《紐約時報》專欄作者托馬斯•弗裡德曼所稱,疫情成為美國的“滑鐵盧”。美國商務部1月28日公布的首次預估數據顯示,受疫情衝擊,2020年美國實際GDP萎縮3.5%,這是美國經濟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全年萎縮,同時也創下了1946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

  歐洲成為經濟下滑的“重災區”。歐盟統計局初步數據顯示,2020年歐元區經濟下滑6.8%,歐盟經濟下滑6.4%。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聯邦統計局2月2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GDP下降4.9%。即便如此,德國經濟在歐洲已算表現不俗,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GDP降幅甚至接近10%。

  亞洲主要經濟體表現普遍優於其他地區。雖然日本、印度、韓國等國家都出現負增長,但降幅小於其他地區國家。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2月15日公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2020年日本GDP下降4.8%。再比如,雖然韓國經濟萎縮1%,是22年來首次負增長,但相對較好的表現使得韓國有望首次進入全球GDP排名前十。

  充滿活力的非洲經濟也慢下了腳步。世界銀行最新預測,202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下降3.7%。非洲最大經濟體尼日利亞2月18日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GDP下滑1.92%。埃及和埃塞俄比亞則有望保持經濟正增長。

  梳理這些數據不難發現,2020年全球經濟呈現出一些新特點、新趨勢。

  一是應對疫情是否得力成為影響經濟表現的決定性因素。面對疫情“黑天鵝”,各經濟體採取了不同策略,嚴陣以待者有之,尋求“群體免疫”者有之,左右搖擺者亦有之。時刻增長的確診病例數和死亡人數在令人揪心的同時,也成為檢驗抗疫的最嚴苛指標。同時,經濟復甦的程度也與各國抗疫的成效呈現極大相關性,能夠嚴格控制住疫情蔓延的國家經濟復甦更為強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