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梁 |
|
尹一橋 |
喬梁:“三個+”與澳門經濟適度多元
我在南粵集團(廣東省駐澳門的窗口公司)工作大約11年。我結合自己的“老本行”,也就是駐澳中資企業的職責、任務和角色定位,圍繞今天座談的主題,簡單作一個彙報。
中資企業在澳門的一項基本任務,就是作爲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主力軍。澳門是一個超微型經濟體,鑒於長期以來博彩業“一業獨大”的經濟格局,幾乎所有行業都是圍繞著博彩業“打轉”,包括中資企業,雖然各個産業板塊都有參與,甚至部分領域也具有一定的“話語權”,但本質上仍然是在博彩業的周邊做一些輔助性、補充性的工作。
我近半年來在構思一個概念,現在抛磚引玉。這個概念叫做:“三個+”澳門經濟適度多元。
第一個“+”,是“數字加”。這不僅僅是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有各種業態的建設,包括從網雲到“元宇宙”、AI技術這些前沿領域。作爲國際化都市,澳門在數字建設方面,不但與歐美日先進國家存有代差,而且與內地、香港相比也存在較大距離。現在提出“數字+”,是寄希望澳門能夠發揮後發優勢,儘快實現彎道超車。澳門作爲博彩之都、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來澳門的遊客高達95%都是華人。大部分遊客在內地都享受了互聯網數字時代帶來的便利,但在澳門這方面就不如內地便利。比如説在珠海買菜、選藥,手機一下訂單,30分鐘內就送到家門口了。澳門需要通過“數字+”推動現代服務業的轉型昇級。還有澳門的計程車服務方面,我經常聽到來澳門的遊客投訴,不是服務態度方面的問題,而是出行便利、支付系統等方面過於傳統、落後,部分環節甚至還不如到新馬泰旅遊便捷。這説明澳門旅遊城市的配套服務、速度品質還需要大力提昇,還需要儘快完成數字建設、運營管理方面的無縫對接。通過“數字+”技術,穩妥引進前沿數字技術,逐步運用到旅遊、交通、醫療、會展等領域,打造全新的數字城市,進而提昇整個澳門經濟社會的運轉效率。可以借鑒內地一線數字城市建設,通過“數字+”的加持和推動,有效拓展網上辦公的覆蓋面,提昇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效率、工作品質,這方面十分迫切。
第二個“+”,是“文化加”。我們都知道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又加了“一園區”。“一中心”就是從中央的定位,澳門作爲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一平台”是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經貿交流的平台;“一基地”是以中華文化爲主流,多元文化共存交流的基地。最近,我們結合具體業務工作,新增了 “一園區”——中醫藥走向國際化的園區。爲此,澳門專門設立了醫藥管理局,通過制度創新的層面,把中醫藥國際化走通走順。中國作爲中醫藥的發源地和大國,但實際上,中醫藥行業跟我們文化行業一樣,在現代化、國際化方面一直處境尷尬。眾所周知,敦煌在中國,但“敦煌學”不在中國,現在中醫藥也面臨同樣情況,中醫藥的生産基地都在中國,但是中醫藥的標準、工藝流程之類,我們都是靠經驗,反而是日本、韓國更加精細,相關工作遠遠做得比我們多、比我們精巧。
回到中醫藥行業,現在面臨一個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即漢方藥的回流,也就是所謂“正本清源”和發揚光大,還有很多業務要去謀劃運營。因爲市場經濟就是過剩經濟,在現在也叫“捲”,怎麼能捲出來,怎麼能捲贏?衹有通過“文化+”,從本源、邏輯、工藝、實證方面加大研究研發,不斷推陳出新,才有可能把事做透。
跳出中醫藥文化領域,從大的文化概念來講,澳門的高等教育還有很大的市場和空間。如何深度挖掘?除了現有的10所院校被國家教育部認定認可外,在此基礎上,要千方百計把澳門教育的規模水準、品質口碑提昇上來。我們經常説澳門的大學是國際高校,但這個“國際”更多是相對於內地的“境外”,遠不如日本、香港、新加坡的一流大學著名。衹有大幅度提高澳門的大學品質、國際化水平,吸引更多域外大師、大家,培養更多域外優秀學生,澳門的大學才擁有真正的“國際”地位。這就需要更多“文化+”元素來完成。
再者,“文化+”涵蓋的內容不能局限於文化本身,而是要不斷拓寬視野、拓展範圍。澳門“疫情後”經濟復蘇勢頭良好,2023年舉辦很多演唱會、體育賽事,直接帶動澳門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做得非常好,所以這方面應該繼續深化研究,“文化+”對於澳門這種中西文化并存的城市的貢獻,還有更多更豐富的內容,還有更廣闊的前景去開拓。
最後一個“+”,就是“生命加”。什麼是“生命+”?澳門整體人均壽命遠高於周邊地區。但21世紀已經從生物經濟的世紀變爲生命經濟的世紀,普通的個體生命,不僅僅是活著、長壽這麼簡單,而是對生活品質、生命狀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落腳到澳門,不僅是簡單做中醫藥,而且要提高産業起點,做强做優做大生物産業、大健康産業。過去幾年的産業發展經驗表明,澳門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傾斜更多政策,堅持“從無到有、從有到好”,以點帶面,把生物經濟、“生命+”産業做大。這方面,南粵集團已經在做一些嘗試,取得了初步突破。同時我們也在探索,如何通過橫琴疊加“生命+”産業的規模,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對於澳門來講機會很大。特别是經過三年疫情的考驗,包括各種疫苗、幹細胞,很多具體的細分領域,都可以放在“生命+”這個産業鏈中深耕細作。
綜合上面提到的這幾個“+”:“數字+”“文化+”“生命+”的統籌謀劃,如果能夠建立即使澳門博彩經濟面臨大的政治經濟危機之後也能屹立不倒的産業,我堅信澳門的將來必定是一個長盛不衰的微型經濟體。
尹一橋:澳門醫療正進行無經驗可參考的嘗試
2024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週年。在近25年的探索中,澳門已確認走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破解澳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是確保澳門特區長期繁榮穩定的必由之路。特别是經歷了三年疫情的重創,提出 “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對整個社會來説應是轉型與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必須準確把握好未來的發展方向、新興的産業和發展的策略和聯動的效應纔可推動實質而高質量發展。
其中,個人比較關注的是離島醫療綜合體協和醫院的落地。按照定位,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是一所公立醫院,其職能爲: 於澳門特區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執行澳門特區的衛生政策;遵照澳門特區政策進行專科醫學教育及培訓,以及醫學研究;促進澳門特區的醫療系統及醫療衛生服務發展;參與大健康産業的發展以助力推進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以及於澳門特區發展成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從這可知,設立這醫院除了推動澳門醫療水平提升,也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特區政府已宣佈,醫院首階段於2023年12月運作,將分三級收費。第一級是適用的免費醫療人群,經當局轉介仍是免費。第二級是不適用免費醫療的本澳居民,由衛生局轉介會合理收費。第三級是私人服務。第二、三級將另設收費表,初步計劃向轉介的澳門居民提供折扣。由此可見離島醫院的設立,極大地豐富了澳門醫療體制,包含公營、私營、不牟利,在以上基礎上,再加上離島醫院的公營+私營+不牟利市場的組合,管理模式也創新地由澳門與協和專家各半共同參與醫院的管理與發展。這是一個沒有前人經驗可以參考的嘗試,相信需要雙方,特别是澳門方面的持續摸索和不斷調控,才能順利運行。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政策落地,澳門新區落成,高齡城市發展、慢病年輕化、傳染病威脅的持續存在,疫後居民對醫療衛生護理服務需求將有增無減。公立醫療服務在壓力山大狀況下需持續完善,也須擴展醫療市場,讓居民享有更多醫療服務的選擇,協和在澳門的存在,無疑爲澳門醫療衛生系統帶來劃時代的改革。首先是讓疑難雜症留澳治療,或吸引東南亞國家、大灣區城市患者來澳治病,好處是節省醫療資源及減少資源外流、培育本地醫護人員、促進大健康和醫療+旅遊産業的發展。但亦會帶來醫療市場的變動,令人手更顯不足,影響私營及不牟利醫療市場原有發展,澳門醫療系統將出現大的改革,有可能促進整體管理模式的創新。
同時,過去澳門醫療事業畢竟規模不大,醫護人員特别是專科醫療發展水平不高,人數亦很有限。離島醫院設立之後,將較大程度促進醫療人員的發展,吸引更多有志的年輕人入行,在醫療體量增大的背景下,從而提高本地醫療人員的綜合能力。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對於協和醫院的落戶,作爲澳門市民和醫療專業人員,必然是非常歡迎的,她將帶來澳門醫療發展新的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