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日電/自二十國集團(G20)合作機制誕生以來,中國不僅積極支持G20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同時本著建設性態度積極參與G20機制建設,積極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G20峰會首次在中國舉辦,中國將再次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在困難時擔起重任
人民日報報道,國際金融危機爆發8年來,各國分別采取一些財政貨幣措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穩定市場和扭轉經濟頽勢的作用,但全球經濟難擺脫“低增長困境”。世界銀行今年6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認為,年初以來世界經濟持續疲軟,下行風險凸顯,複蘇仍在延續但力度低於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今後5年內,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新平庸”有可能成為“新現實”。
中國在世界經濟困難的時刻,承擔了穩定增長的重任。盡管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仍是世界經濟重要動力源。中國認識到,高消耗、高投入的增長模式對中國而言難以持續,因此堅持進行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經濟中的深層次和中長期問題,讓中國經濟走得更好更穩更遠。“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正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低迷開出的藥方。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6.7%的增長再次為世界經濟提振信心。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發展態勢背後,是中國堅定不移推進結構性改革的艱辛努力。從轉方式、調結構到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深化簡政放權到推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正是因為著力解決經濟中的深層次和中長期問題,中國經濟才能頂住下行壓力、行穩致遠。高盛集團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經濟正從投資、制造和出口為主的“舊經濟”向消費與服務為主的“新經濟”轉型,而從進出口商品種類和數量的變化來看,中國在全球經濟“價值鏈”中的地位顯示出升級趨勢。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美國康奈爾大學和法國英士國際商學院聯合發布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首次躋身世界前25位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行列。
“中國正進入增速放緩但更加平衡和可持續的增長軌道。”世界銀行7月初發布的報告,顯示出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勢的強大信心。“盡管經濟轉型和改革帶來諸多挑戰,但中國經濟中長期前景是光明的。”IMF總裁拉加德看好中國經濟。中國,以自身的努力和定力持續為世界經濟作出貢獻,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器”與“壓艙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