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浙江在線訊,積極穩妥處置“僵屍企業”,加快市場出清,是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內容。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應該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更多運用市場化法制化手段,有效處置‘僵屍企業’,推動企業兼並重組、破產清算,堅決淘汰不達標的落後產能,嚴控過剩行業新上產能。”
探索企業風險市場化處置
“實現僵屍企業‘出清’,依法破產是重要途徑。破產重整是企業風險市場化處置的一項重要手段,有助於企業公平清理債權債務,實現再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長殷興山表示,近年來,浙江省積極落實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措施,採取包括破產程序在內的多種舉措,清理“僵屍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在民營經濟大市溫州,有一句話在溫州民企老板中頗為流行:“與其跑路,不如申請破產保護。”溫州正在探索用市場化方式推進企業破產重整,化解民營企業面臨的資不抵債、企業主跑路、擔保等風險。
一個個破產重整的案例,讓企業看到了新希望。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溫州市法院共受理破產案件554件,審結425件,分別占浙江全省的43.79%和53.59%。通過破產促成海鶴藥業、中城建設集團等一批溫州本地龍頭企業成功重整,盤活土地1888畝、廠房111.47萬平方米,安置企業職工1萬多人,清理企業債權債務166.79億元,化解不良資產80.21億元。
破產重整面臨的三大瓶頸
殷興山在調研中發現,當前企業破產重整工作還面臨一些障礙和困難,其中最突出的、也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稅負重、融資難、信用修復難這三大瓶頸問題。“在完善市場出清機制,推動企業破產重整工作進程中,必須注重政策協調與支持力度,在關鍵政策上取得突破,把破產重整制度打造成企業優化重生的平台和結構性調整的出口。”
|